“軍國之爭就是如此,你死我活,王賁若心慈手軟,接下來要死的,可就是我大秦的百姓。”
秦川不置可否!
謀國者,無外乎保護百姓,而令本國的傷亡減小到最低。
這就跟遴選官員是一個道理。
之所以要行科舉制,是為了讓那些真正有才學的人入朝為官,而不是成日誇誇其談的泛泛之輩。
“師傅,弟子歸秦途中,我大秦間諜,便不斷有訊息傳來。”
秦川冷笑一聲,平靜而自信的問道:
“趙國君臣慌啦?”
“那倒沒有,相反,出奇的淡定,據聞,是趙國權臣毛遂穩定了朝局,不僅否定了趙王的見解,還阻止趙王出兵攻燕,現在已經有使者分別在來燕國和秦國的路上啦,說是來結盟的,師傅,咱們的目的,似乎並未達成!”
秦川的本意是想讓燕趙鷸蚌相爭的。
但王賁將事情想的簡單啦。
“凡事都是會有變數的,趙國若如此輕而易舉的上當,為師倒覺的沒意思啦;但趙佾死啦,趙偃上位,這一步棋,總還算是中規中矩,倒是這個毛遂…”
現在看起來,毛遂確實棘手!
不過秦川與郭開約定,讓郭開殺了毛遂,不知道郭開什麼時候動手。
秦川未曾穿越之前,毛遂自薦的典故,在語文課本之上廣為流傳。
其在學生之中的名頭,甚至是蓋過了戰國之時的許多帝王將相,威望頗高。
如果不是身處兩國陣營,秦川還真是捨不得殺了毛遂,甚至想要去瞻仰一番。
可是,局勢所不允許!
“師傅,對於趙國使臣來秦之事,我們要怎麼做?”
秦川盯著王賁,語重心長的說道:
“王賁,這不是我們該思考的,想的太多,便越權啦,王廷自有邦交的機構,上卿姚賈大人也不是吃乾飯的,我們便不要操心啦。”
“是弟子說多啦。”
“你沒錯,此一行一路辛苦,回去好好休息兩天,然後去督建學宮和東宮。”
“啊!?師傅你讓我去盯著那幫匠人?”
王賁顯然是不樂意。
若是讓他打仗殺人,他義無反顧,可是做這些零活,那豈不是大材小用。
殺雞焉用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