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後,釋然許多,可還是有許多不解之處。
“郭開為趙國公子偃謀劃,想讓趙偃成為太子,來求助先生,先生答應幫助郭開殺趙佾?”
呂不韋問道。
嬴政點了點頭:
“丞相,這有何不妥嗎,趙國太子佾,能力和威望都十分深重,且在趙國百姓心中,深得愛戴,他若即位,我大秦受到的威脅會比如今的趙孝成王在位更加嚴重;而趙偃廢材一個,丞相應該也知道,趙偃成為趙王,不亞於將趙國拱手送於秦國。”
這的確是事實。
嬴異人和呂不韋都在邯鄲待過,知道嬴政和趙偃之間有摩擦和隔閡。
趙偃身為趙國公子,受到的關注自然也比旁人更多一些。
“先生這樣做,卻也不失為一條謀國妙計,可公然刺殺趙太子,豈不等同於明面上對著趙國宣戰?”
姚賈提出質疑。
秦惠文王時期,那是的秦國國力還不是十分強盛,一士兵誤殺韓國太子申。
迫於壓力,惠文王殺了那士兵以祭奠韓太子!
那是秦國曆史上揮之不去的恥辱,可如今,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啦。
嬴政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當今天下,乃秦國之天下,對抗秦國,只有死路一條。
“上卿大人,本太子何時說過公然刺殺?”
嬴政定了定神,散發出一股沉穩:
“王賁此次刺殺,乃是暗殺,且,會用燕國弓箭,以此來嫁禍燕國。”
從嬴政個人來說,他是於心不忍的。
畢竟燕國太子丹乃是他的摯友,兩個人關係銅牆鐵壁,可如今燕國卻成為了政治犧牲品。
亂世之下,沒有任何一方地域是方外之地!
嬴政也沒辦法,大秦是一定要統一六國的,就算師傅不這樣做,兩個人也遲早翻臉。
呂不韋后知後覺,頭腦轉的極快,立刻想到這是一出錦囊妙計。
“先生是想以此嫁禍燕國,到時候趙國的目光都會在燕國身上,或許會與燕國開戰,介時無論如何對於我大秦來說都是有利的。”
當今天下無論任何兩國開戰,秦國都是樂於看到的。
趙國若攻打燕國,便不會有精力來襲擾秦國,秦國便可以找機會,一舉滅趙。
聽到了這,嬴異人終於明白,先生這是要下一步暗器,而王賁是那過河卒。
小卒過河,堪稱大將!
“先生此真乃妙計,一舉多得,趙太子佾若是被殺,趙國的繼承人,便只能是趙偃。”
趙偃必將成為趙國的亡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