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本先生無一丁點的益處,秦川是放眼天下,為大秦的長遠發展考慮。”
“先生的意思是,我嬴姓氏族不堪大任,故而非要科舉改革,招納外臣?”
既然已經撕破臉皮,渭陽君也沒想要遮遮掩掩。
如今大王在上,群臣皆在,倒不如直接把話說清楚。
嬴姓氏族和外臣之爭,一直沒有停歇過,到了如今,隨著秦國強大,愈演愈烈。
秦國本弱小,那是秦國所有人的心思都在如何強國、如何自保、如何東出。
今非昔比!
秦已經立於強國之列,一枝獨秀。
現在要爭的,是身份地位,是富貴榮華,甚至是子子孫孫祖祖輩輩的蔭萌。
一個姓氏族人,不可能永遠昌盛!
可每個人都要努力,將族姓的榮光傳承下去,為此,渭陽君絕對不會半分讓步。
“在下並無此意。”
“嬴姓中的能人異士,在大秦也實屬不少。”
“先不說我大秦歷朝歷代的君王,惠文王之時,智囊樗裡疾、天下第一猛將嬴華,都是嬴姓族人。”
“到了昭襄王時,又有嬴咎。”
“嬴姓的能力有目共睹,可天下有能力之人,卻不僅僅是嬴姓一家。”
秦川話裡有話。
若單單聽這些話,嬴氏族人還是挺開心的,但是聯想到秦川要做的事,就怎麼都開心不起來。
“先生到底什麼意思?”
嬴奚已經拉下臉來,今日不把話說清楚,他不介意直接在朝堂上與秦川針鋒相對。
秦川巋然不懼!
“嬴姓族人有能力者不計其數,自然也少不了草包和能力匱乏者。”
“這樣的人,卻有不少身居高位!”
“這是對大秦和秦國百姓的不負責任,既然德不配位,就應該讓能力更為出眾的人來做。”
“科舉制,便會彌補這個空擋。”
秦川想了想,繼續說道:
“當然,舉薦制也會並行,嬴姓族人,也可以參加科舉制,這並不衝突。”
“歸根結底,科舉遴選制,只是為大秦多謀一條出路而已。”
“令那些人脈缺少又不懂的阿諛奉承之人,可以有一個進入秦國朝堂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