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起身向劉梟謝禮。
這時代,能得到皇帝的賜姓,是天大榮譽。沒有大功勳,想得到天子賜性,根本沒有機會。
劉梟擺手道:“坐下吧!”
“喏!”
李儒回到坐席落座。
劉梟繼續道:“你換了名字,便是重頭再來。如今你寸功未立,暫時留在朕的身邊,參與軍務。待立下功勳後,朕自會授予官職。”
李儒道:“全憑陛下安排。”
事實上對李儒而言,他早就享受了權勢。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受到重用,而不是官職的大小。他在董卓麾下時,前期董卓英明決斷,他的一應諫言,董卓都會採納,可謂從善如流。
只是董卓到朝中掌握大權後,漸漸迷失了本心,導致李儒的勸諫沒用。如果董卓聽從他的建議,不至於被王允殺死。
劉梟話鋒一轉,便道:“此番遷徙羌人和氐人入關中,你隨隊伍一起前進。你更瞭解下面的情況,對此事你怎麼看,有什麼缺陷和遺漏之處?”
李儒回答道:“回稟陛下,遷徙羌人和氐人到關中各地,是極好的事情。一方面,削弱了涼州外族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能鞏固關中的力量。雖說遷徙期間風雪交加,但陛下安排了士兵巡邏,又專門開設粥篷保障百姓不餓著,已經足夠了。”
劉梟聽得連連頷首。
李儒繼續道:“遷徙百姓最關鍵的地方,是這些人抵達長安各縣後,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安定下來。如果無法安定,就會出問題。”
劉梟道:“此事不必擔心,朕在返回途中,就已經傳信回長安,讓楊彪他們劃出地方,供羌人、氐人落腳。這些人住下來後,就有辦法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儒道:“除此外,還必須讓他們有事情做。否則十餘萬人全部進入關中,如果無法謀生,一些百姓就可能作亂。”
劉梟說道:“關中這幾年,死了無數人,逃了無數人,有太多的荒山野林空著。朕回到長安後,會統一組織百姓開荒,以工代賑。抵達關中的百姓,都會安排妥當的。”
“陛下英明!”
李儒見劉梟有條不紊,把各項事情都安排妥當,也是欽佩不已。兩人秉燭夜談,到深夜時分,劉梟才讓李儒下去休息。
翌日,清晨。
大軍啟程,護送著百姓,往司隸地區趕去。
如今的天氣越來越冷,百姓趕路的速度慢了許多。不過,依舊是穩步前進。百姓沿途趕路時,也會四處撿起柴火,以便於晚上烤火熬過寒冷日子。
十二月底,隊伍離開涼州,到了陳倉縣。如今的陳倉縣,鋪上了一層白皚皚的雪,銀裝素裹。大軍抵達後,在陳倉縣外駐紮,做暫時的休整補給。
畢竟有十餘萬百姓。
如此多的人,即使是供粥,也是不小的消耗。
軍營,中軍大帳。
陳倉縣令進入大帳中,向劉梟行禮後,稟報道:“陛下,陳倉縣今年豐收了,縣衙的庫房中有一些存糧,可以供給更多的百姓。陛下遷徙百姓,微臣斗膽,請陛下安置一部分百姓在陳倉縣。”
劉梟一聽,嘴角勾起笑容。
這是第一個主動讓他安置百姓的縣令,此人的眼光很不錯。
喜歡三國最強特種兵請大家收藏:()三國最強特種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