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謝陛下隆恩。”
唐宥躬身道謝,心中卻是感慨不已。
劉梟的意圖,他終於明白了。
劉梟讓唐宥的兒子去廣縣書院,是鉗制他的手段。在某種程度上說,唐宥的兒子到了長安廣縣書院,便等於成了人質。有家人的牽掛,唐宥歸順劉梟後,就不能再反覆,只能死心塌地的站在劉梟一邊,不能再歸順李傕了。
當然換一個角度看,這又是劉梟的重賞。
廣縣書院,有鄭玄、管寧、邴原等人坐鎮,聞名於天下,如果他的兒子能進入廣縣書院,唐家算是祖墳冒青煙,得了大造化,自此能夠擺脫樊籠,不必留在上圭縣這偏遠之地。
所以這一切,其實取決於唐宥怎麼選擇。
唐宥如果死心塌地的站在劉梟一邊,為劉梟效力,那麼劉梟的安排就是施恩,是對唐宥的嘉獎,他也不用擔心兒子到了長安會怎麼樣。如果唐宥心懷二心,那麼劉梟的做法,就等於是在唐宥頭上懸了一柄利劍,令唐宥不敢輕舉妄動。
這是恩威並施。
唐宥心中想,相比於李傕,劉梟雖然年輕一些,但手段著實高明。他明知道劉梟的意圖,但還得對劉梟感恩戴德,因為他兒子進入廣縣書院,將來的前途比他會更為遠大。
劉梟繼續道:“你且記住,在朕的治下,不需要你弄虛作假,不需要你趨炎附勢,更不需要你諂媚,只需要你踏踏實實的做事。上圭縣地處涼州,雖然地方偏遠,但只要你能做出政績,朕不吝嘉獎。在李傕麾下,你或許一輩子都是上圭縣令,但在朕麾下,你便有無限的機會。”
唐宥道:“陛下提點,臣銘記於心。”
劉梟敲打唐宥後,岔開了話題,不再提及政事上的安排,說些其他方面的事。傍晚時分,唐宥設宴為劉梟接風洗塵,一頓酒宴頗為簡單,沒有人喝醉,都是點到為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翌日,清晨。
劉梟調集軍馬離開上圭縣,往冀縣奔去。
從上圭縣到冀縣,中間還要途徑望垣縣,這是夾在上圭縣和冀縣之間的一個縣。望垣縣沒有上圭縣的戰略位置重要,城池也更小,守軍也更弱。
李傕途徑望垣縣時,也讓望垣縣令死守。望垣縣表面上答應,也做出了和唐宥相同的決斷。等劉梟的大軍一抵達,望垣縣令就開啟城門投降。
劉梟拿下望垣縣,劍指冀縣。
大軍浩蕩,往冀縣進發。
在劉梟往冀縣方向逼近時,李傕率領的軍隊,經過一路跋山涉水,終於回到冀縣。大軍入城後,李傕吩咐軍中將領帶著士兵去紮營。
李傕帶著一身的疲憊,往皇宮行去。他進入宮內,卻聽到宮中的內侍議論平蠻關的戰事,說平蠻關坍塌確實是神蹟顯現。
李傕聽到這話,當即處死了議論的內侍,更是一陣大發雷霆。
李傕本以為,訊息雖然傳到了上圭縣,但未必能傳到冀縣,他回到冀縣就封鎖城門,禁止出入,劉梟的訊息就穿不進來。
李傕恨得咬牙切齒,他已經明白,必然是劉梟一拿下平蠻關,就安排人先一步來冀縣,傳播李傕兵敗的訊息,散播平蠻關的神蹟,以擾亂民心。
李傕當即下令,讓李鉞封鎖冀縣,嚴禁出入,再抓捕散播訊息的人。只可惜李鉞安排了大批計程車兵搜捕,卻仍然是一無所獲,找不到幕後主使者。
畢竟訊息早已經傳得滿天飛,城內的百姓都知道平蠻關的事情,到處都是議論的人,李鉞總不能隨便抓一個人,所以只能聽之任之。
喜歡三國最強特種兵請大家收藏:()三國最強特種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