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逃難的李傕
張繡心中仍有疑惑,詢問道:“你是李傕的部將,為什麼直接投降?”
陶竺也認識張繡,畢竟張繡曾在西涼軍中,他立刻回答道:“回稟張將軍,先前帶著三千飛熊軍斷後的廉晉將軍,他沒有擋住張將軍,我自問不如廉晉。所以李傕讓我帶兵斷後,我思慮一番後,自認為擋不住朝廷的大軍,甘願投降。”
張繡道:“你倒是識時務。”
陶竺訕訕一笑。
張繡卻不和陶竺廢話,說道:“你有歸順的意圖,本將自是替陛下歡迎。但是,本將不會派人羈押你,也不會讓你隨行。你如果想將功折罪,想在大漢立足,就帶著三千士兵留駐此地,等候陛下的大軍。”
“你見到陛下,主動歸順,自然能得到好處。”
“當然,你也可以在本將繼續追擊李傕後,帶著三千士兵逃掉,再想辦法回冀縣和李傕匯合,本將也不阻攔。不過若是這樣,拿下冀縣之日,便是你授首之日。”
張繡說道:“怎麼做,本將不插手,任由你自己考慮。”
“不,罪人絕不逃走。”
陶竺連忙保證,他也是有些見識的人,能明白現在的局勢。平蠻關之戰後,涼國士兵紛紛逃散,軍心紊亂,涼國長久不了,現在再逃回去,那等於是自己找死。
尤其在明知道斷後必死的情況下,李傕還安排他斷後,明顯把他當作棄子,這也令陶竺不願意再回去。正如張繡所言,他現在歸順劉梟,便可以順勢進入大漢軍中。以他一軍之將的資格,就算官職被貶,至少也能做個小將。
在劉梟麾下更有前途,不似在李傕麾下風雨飄搖。
張繡看了陶竺一眼,不再說話,下令道:“追,不能讓李傕逃了。”
他一抖馬韁,胯下的戰馬嘶鳴一聲,便甩開四蹄趕路。典韋、張飛和兩千多騎兵緊隨其後,快速的趕路。
陶竺看著遠去的張繡,撓了撓頭,也很意外。張繡還真是說得出做得到,真不管他們,連一個士兵都沒有留下。這樣的一幕,更彰顯了劉梟滅李傕的決心。投降的三千士兵,竟沒有一人離開,全部在原地等候。
約莫等了大半個時辰,劉梟帶著大軍抵達。劉梟看到完完整整,沒有半點廝殺痕跡,全部投降的涼國士兵,一番詢問後,瞭解到情況,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平蠻關一戰,奠定了李傕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此戰,李傕輸了。
平蠻關一戰,已經成為李傕兵敗的導火索。局勢發展到這一步,李傕再難以控制局面。劉梟收編了投降的陶竺一行人,又率領大軍繼續趕路。他和太史慈領軍前進,便是不斷收攏投降計程車兵,為張繡壓陣。
在劉梟趕路時,張繡一番追擊後,再度追上了李傕的軍隊。
這情況令李傕很震驚。
他先派遣了廉晉斷後,可廉晉的阻攔,沒有延續多長的時間,可見廉晉的斷後是失敗的。追兵上來後,李傕又安排了陶竺斷後。陶竺是涼國的禁軍統領,有武藝在身,能統兵打仗。可是陶竺的斷後,甚至沒有廉晉斷後的時間長,後方追兵又來了。
連續如此,令李傕頗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