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革新造紙術
劉梟主動詢問道:“老師來宮中,可是有什麼要事?”
如今太學是胡昭在主持,不得不說,胡昭相當的有能力。劉梟得到的訊息中,胡昭上任後,摸查了太學中的太學博士,一番摸底後,當即罷免了十六個不稱職的太學博士。
胡昭殺雞儆猴,令太學的風氣為之大變。
在胡昭處理了一批太學博士後,又去拜訪了蔡邕,一番交談後,把蔡邕請到太學中坐鎮。蔡邕是不弱於鄭玄的名士,和鄭玄各自有專攻,擅長的區域不同,但都是響噹噹的大儒。有蔡邕坐鎮的太學,聲望登時起來了,在長安掀起了極大的影響。
原本的太學,已經奄奄一息,被鄭玄執掌的廣縣書院壓得抬不起頭。因為蔡邕坐鎮,胡昭銳意改革,又不斷的招募大儒,風氣不斷改善。雖說太學還是略有不如廣縣書院,但是太學的聲勢已經起來了,正在追趕廣縣書院。
這恰是劉梟希望看到的。
劉梟需要的,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爭春。
作為皇帝,下面的人太多太多,有相互的制衡,有相互的爭鬥,那是很正常的。如果下面全是一圈和氣,都是一個意見,對劉梟也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劉梟猜測,鄭玄來宮中,恐怕是和太學有關的事情。
鄭玄正襟危坐,表情肅然,鄭重道:“相比於太學,廣縣書院畢竟沒有官方的背景,底蘊有些不足。所以老夫這次來覲見陛下,有兩件事請陛下幫助。”
劉梟道:“老師請說。”
鄭玄回答道:“第一件事,是竹簡和紙上的供應。太學是朝廷的,有朝廷在背後支撐,有充足的竹簡和紙張供應,絲毫不擔心。”
“但是,廣縣書院沒有背景。”
“廣縣書院的竹簡和紙張,遠遠不夠使用。所以老夫希望,陛下能給予廣縣書院一定的扶持。尤其書院內計程車子越來越多,典籍的儲存已經不夠借閱。長期以來,書院的藏書借出去後,都無法滿足更多計程車子借閱。”
鄭玄說道:“所以書院內,需要更多的竹簡和紙張,增加書院的典籍。”
劉梟毫不猶豫道:“沒問題。”
鄭玄繼續道:“第二,書院建立的時間太短,沒有太學的底蘊。太學數百年的底蘊,藏書多,典籍齊全,太學計程車子有太多的典籍借閱,可以廣泛涉獵。”
“但書院內,無法滿足。”
“老夫將家中的藏書,全都捐到書院內,供士子借閱謄抄。甚至書院內的其他大儒,也都捐獻典籍,以滿足士子讀書的渴求,但還是遠遠不足。”
“老夫希望,陛下能開放皇室藏書,讓士子前來謄抄。”
“一方面,士子謄抄典籍,可以讀書,可以練字;另一方面,士子謄抄出來的典籍,不是由士子收藏,而是放在書院的藏書中,供後續的弟子借閱謄抄。”
鄭玄侃侃而談,眼中盡是期望。
他希望劉梟能應允。
只是到皇室的藏書中謄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得看劉梟的意見。這時代讀書人的地位高,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書太貴了,不容易讀書,不容易進入讀書人的行列。
所謂詩書傳家,是一代代的人收藏書籍,不斷積累藏書,使得家中有了底蘊。
一般人,沒有門路讀書。
書就那麼點,你想要借書讀?很多人不願意借。你想要讀書,很多時候都沒有門路。因為大多數的藏書,尤其珍貴的典籍,都在大家族中。
究其原因,也有存書不易的原因。如今的存書,都是竹簡為主。而製造出來的紙張,因為紙質太差,遠遠達不到長期儲存的地步。而竹簡太臃腫了,一摞竹簡上能記載的字數很少,幾千字下來就可能需要一摞摞的竹簡堆積。
這是讀書的成本太高。
劉梟心思轉動,他當初就考慮過造紙的問題,如今鄭玄提及,頓時提醒了劉梟。
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劉梟點了點頭,道:“老師的請求,朕都准許了。”
“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