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捏緊拳頭,憤懣道:“子遠,劉梟提出的條件,第一條倒也容易。但第二條,未免太欺人了。要了糧食、戰馬和甲冑還不夠,竟然還敢討要田豐,真當本官沒有他,就不能擊敗公孫瓚了嗎?”
逢紀坐在一旁,眼眸眯起。
他的內心有些想法。
如今的逢紀,和許攸是站在一條線的,畢竟袁紹還沒有涉及到立儲一事,下屬官員爭鬥不嚴重。再者,逢紀和許攸都是袁紹身邊的老人,都是外來人員,不屬於冀州系,關係挺不錯。
而逢紀和田豐,關係很不好。
逢紀向袁紹提出的建議,許多時候,都會被田豐批駁。對於田豐,逢紀很是看不慣,認為田豐自視甚高,更是目中無人。
他也樂意讓田豐去廣縣。
逢紀心中琢磨後,便開口說道:“主公,憑冀州的實力,要擊敗公孫瓚,的確是遲早的事情。最終取勝的,必然是主公。然而,如果有劉梟的幫助,會容易許多,不至於把時間拖長。時間長,便容易生出變數。而且在下認為,讓田元皓去廣縣,對主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哦,怎麼說?”
袁紹一聽逢紀的分析,頓時詢問。
許攸聽到逢紀的話,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看樣子,他和逢紀心有默契,都想到一塊兒去了,都想把田豐從冀州攆走。
許攸清楚逢紀,這是個有能力的人。
逢紀出手,問題不大。
逢紀神色淡然,解釋道:“卑職認為,田豐去廣縣,有三點好處。”
“第一,田元皓去廣縣後,最直接的好處,是冀州和劉梟結盟,劉梟依照盟約,得發兵攻打田楷,從另一側牽制田楷的大軍。”
“一直以來,主公和公孫瓚交鋒,都不能傾盡力量一戰,就是因為公孫瓚佔據了渤海,派遣田楷奪取了平原國,在我們的後方襲擾,隨時可能攻打鄴縣,令主公頗有隱憂。”
“只要劉梟出兵,以劉梟的兵力,不說能擊敗田楷,但至少能拖住田楷。”
“沒了田楷掣肘,主公能全力出兵。”
“如此,戰事能速戰速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公只有執掌冀州,也僅僅是有冀州一地。唯有擊敗公孫瓚,穩定了冀州,才能有時間去奪取幷州,才能有機會謀奪幽州和青州。”
逢紀言辭懇切,說道:“擊敗公孫瓚,才是主公基業的起步。”
袁紹連連點頭。
他贊同逢紀的分析,如今局勢膠著,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田楷在後方掣肘。
袁紹道:“第二呢?”
逢紀繼續分析道:“第二,田豐忠心耿耿,是忠義之士。他忠於主公,即使到劉梟麾下,也不會變節。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卑職相信田豐的品行。”
”田豐到廣縣任職,就等於主公在劉梟的麾下,安插了一個眼線,方便主公了解劉梟的情況,洞悉劉梟隱藏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