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公孫瓚還有劉虞掣肘。”
“表面上看,公孫瓚任命了青州、冀州和兗州的州牧,實則外強中乾。反倒是袁紹,雖說暫時處於弱勢,但他有著四世三公的名望,冀州士人都願意歸附袁紹,不會歸附公孫瓚這樣的武夫。”
“袁紹有天時、地利、人和,即使被公孫瓚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最終的結果,必定是袁紹擊敗公孫瓚。一旦公孫瓚兵敗,田楷之流,就是無根之萍。劉備之流,便是漂浮之葉。”
“主公對付他們,易如反掌。”
郭嘉說道:“所以卑職認為,一動不如一靜。目前的情況,請主公靜觀公孫瓚和袁紹交鋒。如果主公去攻打平原國,便會捲入公孫瓚和袁紹的爭鬥中,對主公不利。”
郭嘉長篇大論,侃侃而談。
劉梟暗道郭嘉眼光精準,他清楚歷史走向,知道公孫瓚和袁紹爭奪的結果。再過不久,袁紹在界橋大敗公孫瓚,就開始反攻。
劉梟又問道:“第三呢?”
郭嘉分析道:“第三,主公的戰鬥力還不夠。軍隊有太史慈操練,已有虎狼之師的跡象。但眼下,騎兵戰鬥力嚴重不足。主公要擴張,至少得等蘇雙和張世平的戰馬送回。有了足夠的騎兵,再配合步兵,才有足夠戰鬥力。”
劉梟聽完後,嘆息一聲。
他有些急了。
聽完郭嘉的分析,劉梟感慨道:“先生的一番話,讓我如夢方醒。若非先生分析,我險些冒進。只是如今,不進則退,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郭嘉道:“主公明鑑,我們必須有所動作。”
劉梟問道:“怎麼做?”
郭嘉回答道:“主公安排蘇雙和張世平獲取戰馬,是為以後做準備;安排士兵帶著醉仙酒去各地,也是為以後做準備。主公讓太史慈練兵,也是做準備。卑職認為,還缺少最關鍵的一點。”
“是什麼?”劉梟問道。
郭嘉一字一頓道:“謀取青州牧一職。”
劉梟眼中,精光閃爍。
他聽到後,豁然開朗,明白了郭嘉的意思,微笑道:“奉孝的意思,是派人去長安,向董卓求取青州牧一職。有朝廷的任命,才名正言順。”
“主公英明!”
郭嘉露出笑容,分析道:“當今天下,說是朝廷,不如說是董卓。但天子在董卓的手中,董卓就代表了正統。各路諸侯討伐董卓後,如今的董卓,無力掌控各地。主公派人去長安遊說,只要遊說得當,即使主公剛擔任國相,只要符合董卓的利益,董卓會讓主公執掌青州的。”
劉梟眼珠子轉動,思考著這一安排。
還別說,他麾下有合適的人。他麾下的孫乾,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孫乾思維敏捷,善於接交人,更善於遊說,具備外交才能。
劉梟道:“來人,請孫乾。”
侍從得令,立即去通知。
時間不長,孫乾急匆匆的來到國相府,進入大廳中,拱手行禮道:“卑職孫乾,拜見主公。”
劉梟擺手道:“師兄,坐。”
喜歡三國最強特種兵請大家收藏:()三國最強特種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