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眼中看似極為可笑的怒吼聲,在魏軍士兵耳中卻出現了異樣的反響。
大將,還是曹姓!
原本這名大將是不存在這一路軍中的,突然出現意味著什麼?
其實正常情況下,意味不了什麼。
但是在被打得狼狽逃竄,哭爹喊娘,連頭都抬不起來的魏軍耳中,有著異樣的激勵。
大將來了,是不是證明援軍到了?
曹姓大將,魏王還沒有放棄他們?
瀕臨崩潰之下,根本沒有什麼思想邏輯。
如果不是後方被漢軍所堵死沒有任何路可逃,前方典韋放出殺無赦的豪言,誰會給張合拼命?
但凡有一條路,魏軍士兵也跑了。
如今與陷陣營士兵死磕,被人打得如此悽慘,像狗一樣到處亂竄,還不是因為沒有辦法。
雖說後退是死,前進也是死,但後退是必死,前進擊敗漢軍還有活路。
正是這個想法,促使魏軍士兵不斷突破崩潰的底線。
崩潰崩潰再崩潰,崩潰了無數次,還是在繼續在崩潰的路上越走越遠。
一切都是沒有辦法。
當兵器砍到漢軍身上不痛不癢,漢軍一刀砍死己方士兵的那一刻開始,其實就沒有什麼戰爭性可言了。
完全就是屠殺。
交戰這麼久,遍地都是魏軍屍體,漢軍一個人都沒有戰死。
足以說明一切問題。
好在,陷陣營從始至終結陣進攻,給魏軍換了口氣。
結陣,表明穩妥戰勝,殺傷性多有不足。
陷陣營自身不會出現危險,但對於魏軍的殺傷力也會大幅度下降。
這也是魏軍士兵還在不斷向前湧入的根本原因。
魏軍越聚越多,不明所以的還以為優勢很大呢!
一旦陷陣營四散作戰,瞬間就會給予魏軍重創!
一戰打崩,打散魏軍也絕不為過。
只是那樣也會增加自身戰損的風險。
身穿重甲並非無敵,一旦四周全是敵軍,同樣會出現死傷。
上次在壽春城下陷陣營受挫後,高順極度自責,對於戰陣配合要求的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