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周瑜便不足畏懼了。
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
龐統與程普實力差距十分懸殊,根本就不是一場平等的戰鬥。
就算把龐統和黃忠換成淳于瓊和郭圖,劉璋都感覺很難輸。
幾乎是一場大軍一到,鎖定勝局的平推局勢。
如果順利的話,極有可能在幾天內結束戰鬥。
至於徐晃和高順,二人都已穩健著稱。
禁衛軍平時訓練更是以步戰和攻城戰為主。
淮南各城池並非全都是堅城,大機率也是一路碾壓的局面。
甚至劉璋覺得,二人能夠回師壽春城下,與周瑜形成對峙。
至於能夠攻破壽春,劉璋到是沒有報多大希望。
周瑜麾下還有數萬兵馬,更兼有壽春城牆之力。
如果輕而易舉被擊破,周瑜還真是讓劉璋大失所望了。
形成僵局,等待各軍合圍,就是劉璋對於徐晃和高順的全部要求。
可以說只要不是犯蠢,幾乎沒有任何問題。
三路大軍向北進發後,東軍,禁衛軍尚有數萬兵馬留在廬江。
劉璋作為總統帥,繼續呆在皖城掌控全域性。
這不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戰鬥,同時也並不是以數量碾壓的戰鬥。
太過士兵只會起到反作用。
自從東征以來,秦軍消耗十分巨大!
拿下荊州,揚州,交州後,不但沒有反補,反而需要鉅額糧草救濟各地。
尤其是之前的揚州,大軍數量龐大,運糧困難,幾乎要了劉璋的命。
好在一舉擒獲孫權,徹底拿下揚州。
再陸遜,顧雍,朱桓為首世族之人的努力下,江東世家紛紛拿出糧草慷慨解囊。
這才讓江東之地的糧草無需劉璋負擔。
不然得話,別說北上了,大軍留在廬江都要吃土!
畢竟益州早已傳來訊息,不論是商會還是州府糧庫,紛紛處於見底狀態。
如果再索要更多的糧食,只能從關中調取了!
如今的劉璋看似春風得意,實則後勤壓力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