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長江水面上,戰船林立,旌旗密佈。
除了中間留出的進軍空隙外,幾乎佔滿了整個江面。進軍
秦,吳兩杆大旗在各自最顯眼的位置迎風飄揚,十分耀眼。
位於中央的兩艘船隻,更是讓人驚歎。
一艘,便是孫權座駕蓋海號樓船。
蓋海號足有五樓高,上面搭載了士兵三千人!
目光所及之處,僅是強弓硬弩!
環繞在蓋海號四周的,無一不是大型艨艟,為水軍作戰的絕對主力。
不論是衝陣,對射,追擊或者是逃亡,表現都會十分出色。
在水戰中,主艦船多麼龐大,威武,並不能決定戰局。
主力船隻艨艟的數量,將會影響水戰局勢。
換而言之,艨艟越多,水中作戰的勝機越大!
不過,江東水軍的艨艟戰船,看似一望無際,數之不盡。
實則,也就是目光所及。
畢竟,江東水軍的精銳是柴桑水軍,全部掌控在周瑜手中。
此刻正在和曹操拼命。
沒有時間,更沒有機會來支援孫權。
孫權能夠在短時間內調集這麼多的艨艟,已然非常厲害。
在蓋海號和眾多艨艟戰船後方,排列了無數走舸。
走舸,作為最基礎的作戰單位,能力也十分不俗。
一艘走舸上,能夠搭載十名士兵。
由於船小,人又少,走舸的速度極快。
往往在突襲階段有奇效。
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十分懼怕弓箭射擊。
兩軍水戰正面對決時,走舸往往未能進攻到敵方戰場前,便被射成刺蝟了。
孫權將走舸放在最後,一方面是隱蔽,不讓劉璋看清江東軍的虛實。
二是可以作為奇襲使用。
如果前軍進展順利,能夠壓制秦軍水師,再由走舸衝上去便能收穫奇效!
可惜,孫權的計劃尚未實施,便已經落空了。
因為在孫權對面,劉璋乘坐的樓船秦王號,比起蓋海號還要高大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