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郡往北,便是幷州所屬朔方郡。
兩郡之間並沒有實際接壤,中間有著河套平原之一的西套平原作為分隔。
自古以來,便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不過,此套非西套,而是指的西套平原往北的後套平原。
說起河套地區,就不得不提及一下具體位置分佈。
河套平原分為三部分,緊鄰北地郡的西套平原,在朔方郡和五原郡交界處的前套平原,也稱東套平原。
以及西套與前套中間,在朔方郡內的後套平原。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單獨指向後套平原。
這裡土地廣闊,水土豐茂,非常適合牧民生活。
匈奴南北分家後,漢帝將歸順的南匈奴安頓在了河套地區。
自此之後,西套,前套,後套成為了匈奴人的牧場。
漢朝強大時,匈奴人非常老實,規規矩矩在河套地區待著,時不時還會聽從漢朝皇帝調遣作戰。
自從黃巾之亂,董卓亂政後,匈奴也坐不住了。
又開啟了他們習以為常的劫掠生活。
北地郡,朔方郡,以及幷州緊鄰黃河的這些郡縣開始苦不堪言。
等到董卓身死後,匈奴更是佔據了黃河沿岸的不少城池,一度延伸到了河東郡。
歷史上蔡琰被匈奴劫掠,就是因為匈奴人在黃河沿岸劫掠所致。
當然了,這一世在劉璋的干預下,匈奴人在河東損兵折將,傷亡慘重,早已徹底縮回了河套。
連原本佔據幷州黃河沿岸的眾多城池,也盡皆放棄。
但是在與秦軍交手前,匈奴人比起歷史上可絲毫不差。
不論是一統河北四郡的袁紹,還是取袁紹而代之的曹操,都沒有想著解決匈奴這個大患。
或者說,從始至終,統治河北的勢力,就沒想著要將匈奴如何。
這種放任的政策,著實苦了幷州以及黃河沿岸的百姓。
尤其是靠近河套地區的漢民,幾乎都成了匈奴人的奴隸。
據衛覬透露,自從董卓死後,幷州的朔方郡,五原郡,西河郡,雲中郡,上黨郡都有較大的人口損失。
朔方郡更是徹底淪為了空城,一個居住的漢民都沒有。
如果不是秦軍血洗匈奴大軍,河東郡的百姓,也要被奴役!
不過,並非完全都是好事。
河東郡百姓遷入關中,可以過上好日子。
之前黃河沿岸城池的百姓,可就遭了殃。
匈奴不敢觸怒秦國鋒芒,只得放棄所有城池返回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