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一轉眼就到了四月末。
整個關中,都在為比武大會忙碌著。
儘管劉璋將一切都交給了尚書令賈詡,可是賈詡還需要處理龐大的秦國政務。
因此他的職責更像是總攬全域性。
實際操控者,自然落到了京兆尹衛覬頭上。
這次是集結天下各方勢力武將,也是展現秦國國力的最佳時機。
因此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
稍微出現一絲疏漏,都會有損秦國的威儀。
衛覬壓力極大,幾乎事事親躬。
即便如此,都無法徹底放心。
看著焦頭爛額,廢寢忘食的衛覬,劉璋險些出現了再度穿越的錯覺。
不經意間,還以為眼前之人是事無鉅細的諸葛亮。
相比於忙碌的長安城,秦王劉璋倒是顯得略顯清閒!
尤其是將參賽武將的選拔下放到各州郡後。
秦王組織的比武大會,在秦國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回應。
想要參加之人實在太多了!
秦國的軍民與其他勢力如出一轍。
同樣出現了很多凡是有些勇武之人或者自認為勇武過人者,都將長安城比武大會當做了一次一飛沖天,名震天下的大好良機。
長安城能夠容納百萬人口不假,可若真是用來數以十萬計的參賽者,必然造成巨大的混亂。
因此早在公告發布過後沒多久,劉璋就將比武大會的海選下放到了各州。
以此類推。
各州下放到各郡,各郡下方到各縣。
同樣的,秦國四大軍區計程車兵,武將若想參賽,也必須透過各個軍區的內部選拔。
名額,極為稀少。
東軍,中軍,北軍,禁衛軍,都具有十個名額。
另外,益州,雍州,涼州,各自有十個名額。
秦國能夠前來長安參加比武大會的人數,總計七十人。
這個人數,也是劉璋深思熟慮的結果。
秦國人數太多,顯得秦王不公平。
若是太少,又顯得秦國人才缺失。
眼下馬上進入五月,各地選拔已經基本完成。
像益州和東軍的參賽者,都已經開始向長安進發。
未央宮內,劉璋正在看著四大軍區上報的人員名單。
與劉璋想象的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該出現的,基本都出現在了名單上。
比如各軍區的秦國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