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千石,直接暴跌為千石,甚至跌破千石。
到了法正這一代,由於天下大亂,董卓,李傕,郭汜等霍亂關中,法家更是從傳承世家淪為了逃難者。
在劉璋北上雍涼之前,法正都不得離開故鄉,遠走避禍。
如今天下四分,可是稍有見識之人都清楚,劉璋至少有半數的機會奪取天下。
法正被劉璋倚重,已然是公認的事實。
若是以不到而立之年就進爵鄉侯,未來扶風法家,未必不能窺伺天下頂級世族的位置。
這已經不單單是個人榮辱的問題,而是關乎到了整個家族的命運。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是驚愕,惋惜與不解。
至少賈詡和荀攸就毫不掩飾眼中的讚歎之色。
在二人看來,法正此舉,絕對是丟了芝麻,撿了西瓜!
賺翻了!
面對高官厚祿不動心,主動將功勞分攤給將士。
此番推辭看似丟失了‘寶貴’的鄉侯之位,實則得到的遠比鄉侯要多得多!
鞠躬不自傲,年幼謙遜,才智過人的名聲,法正算是為自己坐實了。
北軍將士得知了這件事,心中定然會極為感動,自然會更加擁護軍師。
未來北軍作戰,將會如臂指使,爆發出更強大的戰鬥力!
北軍強大,未來有的是博取功勳的機會。
還會拘泥於一個小小的鄉侯嗎?
甚至頂級爵位的縣侯,也並不是不可能!
良久過後,劉璋從身旁賈詡,荀攸二人眼中的讚賞之色醒悟過來。
“孝直,既然你如此堅持,孤也不能強人所難,這次孤便聽你的建議吧!”
“不過你的功勞,孤不可能視若無睹。”
“寶雞鄉侯你不接受,那孤就封你為七里臺亭侯,然後重賞參加西征的一萬大軍,如何?”
法正沒有立刻答覆,而是不斷掃視周圍眾人的目光。
果不其然,鄉變亭後,嫉妒之色明顯消散了不少。
隨即也清楚了一件事。
在一眾文武心中,還是承認自己功績的!
至少亭侯之位,實至名歸。
寶雞鄉侯與七里臺亭候,三字之差,猶如天與地!
可是法正的猶豫,很快讓一眾文武再次露出驚駭之色。
難不成亭候也不要?
正當氣氛尷尬之際,馬超直接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