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身負重任,根本不敢多問讓烏孫子產生懷疑,二人都懶得搭理烏孫子。
讓你去救卑闐城你就去救,連大宛使者都沒有意見,也不問個什麼勁兒!
烏孫子自以為用兵如神,凡事多想多問問,以為能看出些端倪。
實際上他連孫子兵法都沒有學過,甚至連漢朝的文字都不認識。
用徒有其名來形容他最為貼切不過了。
如果不是烏孫國國力強盛,周圍有都是些實力極為懸殊的小國。
烏孫子連一丟丟的威名都打不出來!
此刻裝模作樣,故意擺出深思熟慮的態勢,只能是徒惹人笑。
不過烏孫子不是這麼想的,他還指著這一戰徹底名震西域!
貴霜帝國的名聲,在西域可是僅次於漢室。
貴霜這兩個字能夠穩穩壓制烏孫二字。
因此烏孫國王自從百年前就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傳到烏孫子這一帶,更是極為渴望!
一旦戰勝貴霜,這西域小國誰還敢不歸附?
至於為什麼一直糾結先去救援誰,主要是還沒有趕到前往大宛和康居的岔路口。
康居,烏孫,大宛三國實際上是相連的,三方中央被山脈阻隔。
從赤谷城出發一直往西,就可以抵達山脈的分界點。
往西北走就是前往康居都城卑闐城,往西南走就是前往大宛國都城貴山城。
都需要依託同一個山脈,可是前往兩個國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如果去大宛國,需要透過一段很長的山脈縫隙,也就說峽谷。
不過說是峽谷,實則寬度非常大,足以正常行軍。
唯一的缺點就是距離太長。
前往康居國就比較容易了,可以繞行山脈,經過一大段草原。
不過草原的盡頭並不能進入康居,還需要經過一段非常狹隘的山路。
唯一讓人欣慰的地方就是這段險峻的山路並不長,僅僅只有數里。
烏孫子之所以搖擺不定,其實是沒有想好到底選擇哪條路進入。
可惜大軍的行軍速度太快,很快便抵達了分界處。
軍情緊急,烏孫子再也沒有時間進行選擇。
再與兩位使者確認過後,只能先去救援情況危急的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