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知道,或許諸葛亮得知要捨棄自己時,心中是愧疚的。
諸葛亮上不能說服劉備拿出十萬百姓贖回徐庶。
下不能在能力範圍能救回徐庶。
而且還不得不用徐庶的母親,來想方設法去找劉璋做交易。
身在亂世,身不由己!
諸葛亮為了劉備與荊州的大業捨棄徐庶,徐庶心中沒有多少怨恨。
畢竟自古以來,連忠孝都不能兩全。
可是諸葛亮稍微得到徐庶叛變的蛛絲馬跡後,立刻露出了兇狠的嘴臉。
這極其難看的吃相,讓徐庶深感厭惡。
口口聲聲說著對徐庶的失望。
到頭來,還不是為了掩蓋心中對徐庶的愧疚?
這一刻,徐庶看清了諸葛亮的虛偽。
一切的怒罵,不屑與鄙夷,都在掩蓋諸葛亮心中對徐庶的愧疚。
也正是無法承擔這份愧疚,才讓諸葛亮迫不及待的將徐庶釘在恥辱柱上!
因此,對於促使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劉璋,徐庶沒有任何怨恨。
即便劉璋什麼都不做,徐庶仍然是被拋棄的物件。
試想一下,如果劉璋看不上徐庶怎麼辦?
徐庶的母親,將會落得什麼結局?
可能造成的後果,將是徐庶一生都揮之不去的夢魘。
得益於劉璋一手促成的局面,也讓徐庶清楚的看到了劉備究竟是怎樣的忘恩負義。
荊南四郡,幾乎就是徐庶一手送給劉備的。
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的情況,徐庶在瞭解不過了。
人口總數超過兩百萬!
可就是這樣,劉備都不願意拿出十萬百姓來。
反過來看劉璋呢,說出了十萬精兵也會毫不遲疑的換取徐庶的話。
也許是假的,但是劉璋就敢當眾信誓旦旦的說出來。
一個是將自己貶低為一文不值叛徒的劉備。
一個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向得到自己的雄主劉璋。
一個覺得徐庶是茅廁內又臭又硬的石頭,嫌棄到恨不得立刻丟棄。
一個覺得徐庶是璞玉渾金,天然而成的珍寶,恨不得立刻收入麾下。
二者對待徐庶的態度完全是一天一地,最具極端的差異!
如果徐庶還看不清現實,分不清是非,那可真是白白浪費了智謀之士四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