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返回豫章後,仍舊在柴桑登岸,前往江東大營再次拜會了陸遜。
隨行而來的還有孫權派來的使者,都在第一時間向陸遜傳達了孫權的命令。
陸遜沒有任何懷疑,當即表示同意。
對於這個結果,早在諸葛亮進營的時候就已猜到。
二人簡單寒暄了一會兒,諸葛亮便提出告辭,他還要組織兵馬撤離。
陸遜也再次承諾諸葛亮,江東兵馬都已撤離,贛水水域也已經可以使用。
如果劉備軍願意的話,隨時可以沿水路退軍。
諸葛亮再次拜謝,隨後立刻前往了柴桑城內。
進城後,諸葛亮才知道,原來關羽率領的一萬大軍,經過救治後,兵員竟然僅僅損失了二百餘人!
欣喜之餘,立刻向關羽傳達了撤兵的命令。
一開始關羽不信,他覺得柴桑穩如泰山,沒必要撤離。
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諫,諸葛亮終於說服了關羽,開始帶領大軍撤離柴桑,沿著陸路前往海昏。
海昏原本是諸葛亮駐守,這裡也有一萬人馬。
經過三天的路程,關羽,諸葛亮二人成功帶著將近兩萬大軍抵達了南昌。
由於諸葛亮早就將訊息傳給了劉備,南昌城的撤離工作也已經準備就緒。
關羽,諸葛亮趕到南昌的當天,便與劉備一起棄城而去。
接下來的撤離就比較順暢了。
途經新淦,宜春,沿途收斂兵馬,直接撤往長沙。
儘管有陸遜的承諾,諸葛亮仍舊沒有選擇水路撤離。
任何一個統帥都不會將大軍的安危寄託於敵人的一句話上。
諸葛亮更是如此!
山路雖然崎嶇難行,耗費時間更多,可是在安全性上沒有任何問題。
經過十餘天的趕路,劉備,諸葛亮等人終於踏入長沙郡地界,回到了醴陵。
這也預示著徹底安全了,再沒有了後顧之憂。
可是這也預示著這次戰略以完全失敗而告終!
謀劃許久,準備數月,做了無數準備工作。
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親率五萬大軍偷襲豫章郡,最終在佔領大部分城池的情況下以撤兵結尾。
至少這幾個月的時間是白白浪費軍力,耗費錢糧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