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如此苦口婆心的勸說,完全是為了典韋著想。
歷史這個時候,典韋早死了,連墳頭草都不知道多高了。
但張飛可還好好的活著,更有點越老越妖的存在。
六年後張飛還能喝斷長板橋,威震曹軍。
典韋是純粹的力量型猛將,完全以力量壓制敵人。
純粹的力量型猛將隨著年齡的增長,實力是必定會有所下滑的。
難不成還能要求過了不惑之年的典韋,與他剛剛而立之年時一個水平嗎?
事實也證明了這種自然定律。
當初劉璋與太史慈二人尋找典韋時,因為誤會,太史慈與典韋爆發了一場大戰。
那個時候的典韋不到三十歲,在飢餓,疲憊狀態下,依舊能夠血戰壓制太史慈。
若不是劉璋拼死相救,太史慈比歷史上還得早死二十三年!
可是到了現在,酒足飯飽的典韋,也只能勉強壓制太史慈了。
過了百餘合後,典韋會出現明顯的力量不足。仟仟尛哾
當然不排除這些年的時間,太史慈的武藝有所精進。
可是典韋力量下滑已然是不爭的事實了。
張飛則是力量兼顧技巧型,張飛的力量或許不如典韋,但是張飛懂得槍法。
這也是張飛在十餘年前能與典韋正面抗衡的原因。
張飛同樣是力量型猛將,自然也會受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帶來的詬病,出現力量下滑也是必然的。
但是這不會讓張飛實力下降的這麼明顯。
戰鬥技巧,槍法這種東西肯定是會越來越好,最差也是原地踏步。
張飛以技巧著稱,他的槍法可能會在之前的戰鬥中有過頓悟。
就如同趙雲與呂布對戰過後,立刻對槍法有新的領悟,從而幾乎成了無敵的存在。
為了典韋的安危,劉璋也不想讓他以身犯險。
典韋看似一直呵呵傻笑,實則心中也是十分感激劉璋對他真摯的關懷。
越是如此,典韋想要打下夷道的決心就越強烈!
劉璋進軍的路途不是十分的順利,彷彿近在眼前的夷道城又被夷水阻隔。
這裡就是突發的變故,劉璋也沒有想到長江支流將南岸也一分為二。
好在夷水對比長江要平順得多,士兵搭建浮橋後,大軍才得以通行。
當劉璋率軍抵達夷道城下時,守軍也早就在鄧方的部署下嚴陣以待。
鄧方為人果敢,有大將之姿,張飛對他也頗為敬重。
因此夷道城的防禦是由鄧方全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