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的鬥爭呂蒙看不明白,也懶得思考,實在太過複雜。
在他看來,遠不如當初跟著孫策殺殺殺來得過癮。
“大都督,萬一主公知曉我們放走黃祖怪罪下來怎麼辦?”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周瑜明明有能力卻主動放走!
之前不一直說孫權想要打壓淮泗派嗎,孫權會不會就此問罪呢。
呂蒙憂心忡忡,他實在不想看到孫權與周瑜越鬧越僵。
“子明,放心吧,我們打下了整個江夏郡,為主公開疆拓土!”
“主公獎賞我們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怪罪呢?”
周瑜既然敢放,他自然就有絕對的自信。
這份自信自然是來源於對孫權的瞭解。
孫權比起只會殺殺殺的哥哥孫策,除了年齡不如以外,遠比孫策要成熟,睿智得多。
他懂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
反觀孫策就不懂!
孫策就是一根筋,有就吃,沒了就搶,活脫脫跟他父親一樣是個土匪。
孫權不僅懂得要倚重江東世族,讓他們提供錢糧,兵馬,人才,還懂得不能完全信任他們。
如果孫權真的一心撲在江東世族身上,周瑜早就被病死了。
江東孫氏的兵權,大部分還是掌握在淮泗派手中,江東世族只不過剛剛崛起。
即便如此,孫權也懂得制衡,也開始採取制衡手段了。
一方面極力提拔本土江東世族,另一方面還在重用淮泗派。
效果也十分明顯,成功挑起了兩方爭鬥,將矛盾互相轉化。
周瑜身為淮泗派的領袖,個人榮辱早就代表了整個派系。
孫權若是敢玩命的打壓周瑜,先不說淮泗派會不會反彈,江東世族就會立刻做大。
這樣的後果只有一個,孫權逐漸變為傀儡。
孫權如此聰慧,自然不會坐視這種情況發生。
周瑜比孫權聰慧百倍,更是早就看透了這一點。
淮泗派在外面的力量越強大,江東本土世族自然就越有危機感,他們才會不斷的討好孫權,極力展現江東世族的才能。
這才是強盛江東最正確的方法,周瑜也算對得起孫策的兄弟之情。
而且周瑜深信,孫權一定明白這個道理。
可是孫權明白,呂蒙卻不太明白,仍舊憂心忡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