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南郡,江陵城。
自長安離去的蔣琬,經武關而出,徑直返回荊州。
原本蔣琬想要直接順江而下返回長沙,先行向劉琦彙報後,再尋諸葛亮商議。
可是腦中總是不自覺的浮現劉璋臨行前對他說的話。
荊州之事到底是劉琦說了算,還是劉備說了算?
實際上對於蔣琬來說,誰說的算都無所謂。
他這個書佐的職務,還是掛在州牧府的。
劉琦的長沙太守一職和都督荊南四郡,全都是自封的,完全不受朝廷認可。
整個荊州唯一受朝廷認可的官職就是荊州牧劉表。
所以說蔣琬的歸屬,正常來說屬於州牧府。
可是自從荊南,荊北開戰以來,雙方早已撕破了臉皮。
蔡瑁更以州牧府的名義,剝奪了劉琦的一切職位,更是將他打上了叛賊的標籤。
只是荊南四郡早就不再受州牧府管轄,蔣琬也可以說是劉琦的屬官。
但是不論怎麼算,蔣琬都不可能是劉備的下屬,這是沒有爭議的。
而且蔣琬本人,對巧取豪奪他人地盤的劉備並沒有什麼好感。
即便劉備和諸葛亮在徐庶的配合下做的天衣無縫,也只能騙騙傻乎乎的劉琦,難以騙過蔣琬。
不過蔣琬也感念諸葛亮的恩德。
若不是諸葛亮親自到訪零陵將他發掘,蔣琬至今還是個郡內小吏,更沒有機會出使長安。
諸葛亮發掘蔣琬之後,並沒有對劉琦訴說蔣琬的才能,而是起了一些私心,希望找個機會將蔣琬舉薦給劉備。
因此從諸葛亮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荊南也沒有對蔣琬委以重任。
蔣琬大致也能明白諸葛亮的小心思,不過明白不代表理解。
諸葛亮這一行為,更加證明了劉備意欲取劉琦而代之的事實。
這次前往長安尋求戰馬交易,本質上是突發事件。
若不是諸葛亮實在沒有人選,恐怕蔣琬還在零陵郡做著他的書佐。
這次返回荊南正好途經江陵,蔣琬便棄船上岸,準備先一步前往江陵拜會劉備。
對於劉備這個人,蔣琬也是頗為好奇的。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典型是打不死的蟑螂!
不論面對怎樣的困境,都能再度站起來。
蔣琬還聽說劉備在黃巾之亂的時候,就與劉璋並肩作戰。
這次長安之行,蔣琬切實見識到了劉璋的霸氣與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