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郡這個名字的由來沒有任何爭議,完全是因為處在黃河東岸。
不過對於河東郡來說,黃河僅僅是將整個郡的外圍包裹。
貫穿這個河東郡的,還是汾水!
汾水兩岸不僅建設了河東郡的大部分城池,還是連線幷州的主要河流與道路。
包括已經在益州軍成名的徐晃,老家就在汾水東側的楊縣。
如果沒有徐晃,這個地方仍舊沒有任何事蹟。
距離楊縣不遠處,在汾水西畔,還有一座平庸了數百年的城池,平陽縣。
在黃巾之亂以前,平陽縣名聲不顯。
在河東郡一十九縣中的存在感極低!
平陽這座城池甚至平庸到幾乎沒有任何故事。
不過就在七年前,平陽突然異軍突起,成為了河東郡的矚目點。
七年前,歸順曹操的匈奴單于於扶羅去世,於扶羅的弟弟呼廚泉繼承了單于之位,並被曹操安置在了平陽。
原本平平無奇的河東郡平陽縣,在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成為了南匈奴的王庭!
七年前,在曹操的支援下,呼廚泉迅速站穩腳跟,成功統領了整個南匈奴。
不過此時的平陽城頭,一個劉字大旗迎風飄揚。
佔據此城的,正是龐統率領的太史慈,馬超,龐德及一萬七千益州騎兵。
這裡並沒有發生爭鬥,龐統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就成功拿下了平陽城。
至於作為匈奴王庭為何沒有匈奴人駐守,一切原因都要歸結於一個人。
劉璋!
如果沒有劉璋,哪怕劉璋僅僅是在涼州活動,沒有進軍漆縣與鮮卑人對決。
那麼此時的平陽城內依舊全是匈奴人。
當初劉璋尚在榆中對決韓遂,馬超及幾十萬羌人之時,呼廚泉及匈奴大軍尚在平陽。
但是去年劉璋與鮮卑人相爭關中,雙方人馬在漆縣對峙之時,呼廚泉便率軍從平陽撤離了。
呼廚泉率軍途經前套平原,後套平原,集結了十萬控弦之士,在西套平原潛伏了下來。
西套平原,也就是北地郡的最北方的城池廉縣以北。
呼廚泉只有一個目的,坐收漁翁之利。
不論是劉璋與鮮卑人最終誰會獲得勝利,呼廚泉自信一定能夠佔得便宜。
劉璋勢弱,若是勝利必將是慘勝,那時呼廚泉可率軍拿下關中。
鮮卑若勝,以扶羅韓的性格,必定得意忘形,呼廚泉正好率軍突襲鮮卑,一雪祖上的恥辱!
可惜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呼廚泉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