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軍兵分三路進攻益州郡,各路大軍勢如破竹,沿途各縣無比望風而降。
僅僅一個月,劉璋,劉曄,鄭度三路大軍便彙集在了滇池城下。
劉璋軍的捷報連連與雍氏的新任族長離不開關係,那就是雍傑。
雍傑是雍正的親弟弟,不過二人的關係卻並不親密。雍正在時,為了自己的兒子雍闓,時時刻刻壓制自己的弟弟,這樣造成了二人很深的矛盾。
朱提一戰後,雍正父子身死,那身為嫡次子的雍傑順理成章繼承了雍家。
對於益州郡流傳的風言風語,雍傑根本毫不在意,甚至對祝橋和孟坤深感謝意。
如果雍正不死,雍傑哪有出頭之日?
雍傑繼任雍家之主後,立刻與祝橋和孟坤取得聯絡,並約定摒棄前嫌,聯手對抗劉璋。
孟坤根本不信任劉璋,自從回到永昌郡後,就在遊說各路蠻軍訴說劉璋的殘暴,準備南中力量起兵抵抗劉璋。
雍傑立刻表示全力支援孟坤,相約剿滅劉璋後,共分南中。並將之前雍正答應的各項條件加倍給予。
就這樣,雍傑聯合了益州郡祝融氏,滄氏,源氏等數個蠻族部落,共聚集蠻兵五萬進駐滇池。
孟氏則聯合了永昌郡的楊氏,忙氏,龜氏等二十餘個蠻族部落,共起兵五萬。
劉璋三路大軍抵達滇池之時,孟坤也與諸蠻聯軍抵達了建伶縣。
雍傑軍與孟坤軍互為犄角,兩城互相守望,準備合力擊敗劉璋。
滇池城外,劉璋軍大營,中軍帥帳。
劉璋坐在主位之上,劉曄,鄭度分坐於兩側。
帳內武將有典韋,趙雲,太史慈,張遼,張任,嚴顏,甘寧,周泰八人。
大營兵馬也正是八人所屬各部,共計馬步水路大軍六萬五千人。
劉璋軍的數量要遠遠少於南中的十萬聯軍,不過趙雲等人所部乃是益州最為精銳的部隊。即便以寡擊眾,劉璋依舊有十分的信心拿下蠻兵。
除了甘寧的錦帆營和嚴顏所部,其餘五營兵馬久隨劉璋南征北戰。
雖不能以一當十去使用,但是以一敵二蠻兵,劉璋信心十足。
“諸位,滇池與建伶相距不過二十里,如今孟坤率領五萬蠻軍進駐建伶,其害非淺。不知諸位可有良策破敵?”
如今帳下文武雙全,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的大將,因此劉璋也無需事事親力親為,他只需在下屬提供的計策中,挑選出最優的一種即可。
見左右無人進言,甘寧主動站了出來。
“主公,沿瀘水而下,繞道勞水後,可直達孟坤的老巢不韋。甘寧請命攜錦帆軍偷襲!”
劉璋不由在心中暗自驚歎甘寧的膽量,帶著五千人就敢深入敵境,真不是一般人敢幹的。
不過還沒等劉璋提出意見,劉曄就出言拒絕了甘寧的提議。
“永昌郡地勢險峻,河流水系複雜,一旦深入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永昌郡蠻族居多,只要你等一現身,便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甘將軍膽略過人,只是此計萬萬不可!”
“軍師所言極是,興霸是益州大將,不可輕易犯險!”
劉璋也沒打算讓甘寧前去,他雖然沒去過南中,可是他知道諸葛亮南征有多麼艱難!
瘴氣,毒泉,野獸,淺灘!各自困難此起彼伏,一個不小心就會全軍覆沒。
荊州提供的戰船劉璋已經看到了,的確霸氣不已,蠻人肯定拿這些戰船沒有辦法!
可是瀘水,勞水到底是什麼情況根本不得而知,會不會讓戰船擱淺在河水之中仍舊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