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昇起,普照大地,驅除林間清氣。
龍天行站起身來,活動了身子,說道:“老弟,我們一起上泰山吧。估計柳生老鬼已經在那裡等我們了。”
柳君臨道:“好!”
兩人徒步往泰山而去。現在是初晨,離午時還有數個時辰的時間,他們也不著急。一邊登泰山,一邊欣賞美景。
泰山是五嶽之首,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先後有十數位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氣勢磅礴的泰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為千古名句。
泰山擁有交橫重疊的山勢,堆疊厚重的形體,輔以蒼松、巨石和環繞的煙雲,形成了肅穆與奇秀交織的雄壯景象。
柳君臨心中忍不住驚歎,泰山之美,氣勢磅礴,果然名不虛傳。
兩人登上險峻的盤道,透過泰山南天門,兩個多時辰後,登上了泰山玉皇頂。
泰山玉皇頂,是泰山之巔,古代帝皇封禪皆在此處。
雄偉險峻的泰山之頂,雲霧若虛若幻的飄蕩著,突出的怪石、凌空的瀑布、橫長的山松、青翠的藤蘿、垂立的懸崖,在虛幻中時隱時現。不時的山風吹來,讓懸崖峭壁中的樹木發出。
柳君臨站立泰山之巔,體會到“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那種意境了。
柳生劍隱早已在此處了,他此時坐在一塊大石上,閉目養神,霍地,他睜開眼眸,冷冷的看著龍天行,開口說道:“你遲到了!”
龍天行隨口道:“你沒聽過高手總是在最後登場的嗎?”
柳生劍隱怒道:“混賬,這是比武,不是你個人英雄秀,你應該守時。”
龍天行對柳生劍隱的糾纏也是很煩,對這場比武也不是很樂意,淡淡說道:“好啊,既然我遲到了,那就不比了。啊,欣賞泰山風景也是不錯。泰山在我們華夏民族的靈魂,你這老鬼能欣賞泰山美景,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柳生劍隱勃然大怒,喝罵道:“混賬!”他大吼一聲,惡狠狠的撲將上來,武士刀“鏗”的一聲出鞘,寒光閃爍,劍氣沸騰,劃出一道璀璨的劍芒,呼嘯著向龍天行攻去,在地面上留下深深的劍痕。
龍天行不敢怠慢,撲身上去,劍招信手捏來,渾然天成,劍氣如同暴雨梨花般,瘋狂向柳生劍隱湧去。
“轟~”兩人劍氣相碰,形成可怕的殺傷力。
柳生劍隱見自己劍招被破,也不意外,要是龍天行就這樣一招被他擊敗,那他才會失望。倏地,他手中武士刀豎劈落下,勢大力猛。
龍天行側身一閃,一劍又一劍施展出來,迅疾如風,有如神來之筆,劍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泰山雖然不如西嶽華山險峻,但兩人交手勁急,傾力相搏,也是數次遊走陡峭懸崖,只要稍有差失,便是墜入萬丈深淵,粉身碎骨,比之平地相鬥,倍增兇險。
如此兇險相鬥,柳君臨亦是第一次相見,一顆心提著,時刻為龍天行擔憂。
不過,見龍天行和柳生劍隱相鬥了數十招,無論柳生劍隱如何凌厲無倫的攻擊,他總是能化險為夷,便不再掛慮龍天行的安危,只潛心細看雙方的精妙武功。
兩人的都施展的完美劍招,每一劍每一式都是爐火純青,力量沒有半點的浪費,都形成可怕的殺傷力。
勁風急吐,向四周擴散,林木被劍氣切碎,大地也留下了深深的劍痕。
柳君臨巋然不動,真氣運轉,將勁風阻擋在外,要是換一個功力弱一點的人,只怕這股凌厲的勁風就足以將人分屍了。他望著勢均力敵的兩人,心中暗道:“龍前輩雖然無劍在手,但他的劍道修為已經臻至無劍勝有劍的境界,柳生劍隱不是他的對手,不過,柳生劍隱的武功終究是不弱,龍前輩要擊敗柳生劍隱,沒數個時辰是不可能的。”
柳生劍隱飛身而起,身影飄閃,出劍如閃電,或左或右,忽上忽下,以各種刁鑽的角度急攻龍天行身體各處。
面對柳生劍隱如此猛烈的攻擊,龍天行雖然面色沉重,但出招仍是不慌不忙,信手捏來一道劍訣,忽快忽慢,快慢相間,出招驚奇,劍芒如龍,瞬間將柳生劍隱籠罩在內。
柳生劍隱大驚,龍天行出劍實在詭異,他竟然分辨不出龍天行攻向他身體何處,心念電轉間,武士刀揮動,劍氣護住周身,不讓龍天行的劍氣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