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在漢唐間,僅宰相就出了九十餘名。縱觀古今,無出其右。因此,“公侯世及,宰輔相因”,也就成為其家族特色。所以,南朝人沈約評價琅琊王氏說:“自開闢以來,未有爵位蟬聯,如王氏之盛者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歷史上郭、何、桓、張、袁、楊等姓也有鼎貴一時的家族,但與琅琊王氏相比,都遠遠不及。琅琊王氏千年歷史上的蟬冕交映,公兗相襲,不僅南北朝以前沒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後,也找不出第二個家族。
這裡的無數書籍,金銀財寶兵器等都是琅琊王氏上千年的積累。
柳君臨驚歎道:“琅琊王氏,自秦朝王翦而起,已經傳承近一千六七百年了吧,也只有如此龐大的家族才能聚斂如此多的財富,建造這麼恢弘的琅琊古地吧。”旋即,他又眉頭皺起,不解道:“可是,琅琊王氏子孫估計已經遍佈五湖四海,應該不可能滅亡,為什麼這琅琊古地看起來似乎已經有數十上百年沒人來了?這裡兵器無數,武學無數,金銀財寶無數,他們沒理由會放棄。”
他搖搖頭,實在是想不明白,將書籍放回原位,然後拿起了旁邊的一本《琅琊王氏名人傳》,隨意看了看。
不得不說,琅琊王氏出過的名人實在是太多了。柳君臨又是忍不住驚歎。
秦時有王翦,王賁,王離祖孫三代,皆受封列侯,為後世銘記。
漢時有王吉,官至博士諫大夫,王駿,為御史大夫,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之後又有王遵,王音,王融,王祥,王覽等等在漢時都是極為有權勢……
魏晉時,琅琊王氏更是迎來了最鼎盛的輝煌,名人無數,像王導、王敦等人的權力已經超過當時的司馬皇帝了。書聖王羲之亦是琅琊王氏子孫。
雖然自侯景之亂後,琅琊王氏沒落了許多,但依然也是大豪族,名人不少,唐朝之時,也出過數名丞相。
當然,這僅僅是琅琊王氏的輝煌,要是再加上太原王氏,那就更多了。像新帝王莽、唐初四傑之一的王勃、詩人王之渙、王維、王昌齡……等等皆是太原王氏子孫。
太原王氏在唐朝之時,還是五姓七望之一。
五姓七望,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這五姓七家在唐時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雖然至今,真正意義的琅琊王氏已經不存在了,但琅琊王氏的子孫卻遍佈五湖四海。
柳君臨將書籍放回了遠處,再次嘆道:“雖然不是帝王家族,但這樣的家族歷代除了皇族,也沒有其他家族可比了。甚至,從某些方面來說,連帝王家族也比不上。”
他將書放回原位,至於書架上那些誰誰誰的個人傳,他也沒有興趣看。這些個人傳無非就是人物生平事蹟,歷史貢獻云云。
忽然,他目光看到了一張錦帛。
在紙張沒發明之前,用以書寫文字的大多還是竹簡,不過,竹簡想要長久儲存下去不易。所以,一些達官貴人就以錦帛為紙,書寫文字,傳承下去。
柳君臨開啟錦帛一看,頓時驚道:“琅琊古地地圖?”目光看了下去,心中恍然,琅琊古地極為龐大,他所在的這幾個石室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遠不及琅琊古地的百分之一。
柳君臨感慨道:“這琅琊古地還真是龐大。”
這時,小飛鷹又飛到柳君臨的肩膀上,急促的朝柳君臨叫了幾聲。
柳君臨笑著問道:“怎麼了?”
他剛才進來的時候,小飛鷹就飛的沒蹤影了,沒想到現在又飛回來了。他似乎看出小飛鷹很急,於是,就跟在小飛鷹後面,來到了另外的一個石室。
這個石室規模同先前那個石室差不多,也是用菱形水晶照明,四周也全是架子,不過,不同的是,這石室的架子雖然也放有書籍,但更多的是放著大大小小的盒子,有玉盒、有木盒、有石盒……
在石室的中央放著的是一尊與柳君臨齊肩高的三足大鼎,有香味從中瀰漫出來,沁人心鼻。
喜歡六御江湖請大家收藏:()六御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