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保大人饒命,小的們知錯,小的們知錯。”幾名手下雙腿發軟,顫聲求著繞。
于謙停下駕起剛欲走的馬兒,回頭壓低了嗓子,對著幾人冷冷說:“要想活命可以,就看你們的識不識時務了。”
幾名士兵見於大人改變了注意,當下跪在了地:“小的們願戴罪立功。”
“嗯。”于謙輕輕抬頭示意手下給幾名士兵鬆綁。
“所有人聽令,快馬加鞭前進,第一個追上軍糧車隊者,無論軍功大小一律高升一級。”
“駕.....”
士兵聽言雙眼放光,手上抽打馬兒的鞭子頓時更有勁兒了。對於他們說,這不亞於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就因和平盛世要想立功升官太難了。
就在於謙率令手下苦苦追趕時,前方不到兩裡的運糧軍隊突然下了官道,折進了林中小道,彷彿像是知道有人追趕上來一般。
于謙一行人飛奔幾里後,見官道上的馬車軲轆印十分淺淡,興中不禁起疑:“運送糧草的馬車重達幾百斤,官道上的車軲轆印怎會沒有不深?”想到不對他立刻下令所有人停了下來。喚道:“有熟悉這一片兒的嗎?”
一名手下立刻駕馬上了前:“大人,屬下以前在戶部待過,對這一片較為熟悉。”
于謙左右看了看問道:“方才一路走來可有經過岔道?”
手下想了下說道:“回大人,方才確實路過了一條岔道,不過那是條小道岔口。”
于謙忙問:“那條小道通往何處?”
“那條小道四通八達,可去往數個村落。”
于謙頓感大事不妙,先是運糧車隊的雜役怎會對兵部士兵大打出手?其次,他們怎會突然改去了小道?是走漏了風聲還是幾名士兵打草驚了蛇?可當下也不是猜疑這些的時候,于謙趕忙調轉馬兒,引著手下回了去。
來到小道岔口,于謙仔細觀察,發現小道上軲轆印非常深且比較亂,他當即重重在空中砸了一拳埋怨著自己:“哎呀,我怎地昏了頭腦如此大意,都給我追!”
下了官道的糧草車隊,七迂八繞地再次換了道。
“都督,咱繞了那是無數條道兒,保準讓他們暈頭轉向找不到我們北。”運輸糧隊中,一名尖嘴長腮的男子對著邊上騎著高頭大馬的人獻媚說著。
被稱為都督之人寬頜長面,乃是當前大明五軍督府的都督同知曹欽,其人正是幾日前到兵部送上催糧公文的昭武伯。
曹欽悄悄看了下身後的雜役,對男子低聲罵道:“老子給你說了多少次了?讓你管好嘴巴別說漏嘴,你聽不懂話嗎?掌嘴!”
“官家教訓的是,小的嘴賤,該打。”男子滿面委屈抬手扇了自己一耳光。
“下次長點記性。”曹欽見男子狠狠抽了一下,面上的惱意才散了去。
男子見曹欽降了火氣,便再次討好:“官家,等咱把糧食私自一吞,你說那邊關逆賊看到嘴的糧食飛了,會是怎麼一副表情,會不會當場就舉旗造反?”
“哈哈哈.....,爺巴不得他立馬就反,到那時爺的機會就來了。”正當曹欽與男子暢談之時,幾名墊後放哨的雜役行色倉皇趕來。
“官家,不好了。後面有一堆軍爺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