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話語擲地有聲鏗鏘有力,說得一派青狀心潮澎湃。話音剛落,周里長身後的青狀男子挺然而出:“阿爹,我不想再過受盡欺負的日子,我想從軍。”
周里長嘆息一聲,轉過頭揮了揮手:“我兒長大了,想去就去吧。”
有了第一人帶頭,自然就會有第二人跟隨。人群中一名瘦高個吼了一嗓子:“俺過怕了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俺要從軍。”身旁的妻子大失花容,忙拉住他手臂道:“你瘋了?你要是從軍了,那兒子以下代代都會是軍戶,到時候他們如何娶妻生子?你這是害了他們啊!又是這一支宗族的罪人啊!”
瘦高個聽了妻子的勸言,腦中的衝勁頓時散了去,直立在原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兩人的交談聲雖不大,但終是沒逃過朱祁鎮的耳朵。當他聽見瘦高個妻子說的一番話時,心中猛然打了個激靈,他終於找準掐中了無人從軍的要害之處。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先後制定了子承父職的政令,從民間木匠軍戶到朝堂上的爵位世襲皆是如此。這種制度對於穩定亂世有著不錯的良效,但對於盛世卻是弊端重重。特別是軍戶,到明中期逃離者數不勝數,戰力一年不如一年。
朱祁鎮心中明白,要想提高軍隊戰鬥力,就得移除這條政令,但那也得回到京師之後。當前要著手解決招兵的燃眉之急,他苦思冥想片刻,心中頓生一計邁出了一步,朗聲宣道:“諸位百姓勿要擔心!此次從軍之人不受承襲所制。”
村民聽聞了轉愁為喜一片歡呼。
“那敢情好啊!。”
“我報,我報。”
“那我也要從軍...........”
彈指之間,小旗條案前排如長龍人滿為患。
望著情緒高漲踴躍從軍的村民,朱祁鎮臉上閃過一抹喜色,甚是欣慰。
“大將軍,那糧食現在發放給村民嗎?”
朱祁鎮從欣慰中緩過神來,聽聞霍秉忠問起,不假思索道:“既然報了名,那就按名發放吧!”
霍秉忠帶著遲疑神情說:“可要是他們吃幹抹淨不認賬,那該如何處置.......”
朱祁鎮聞言仔細考慮了一番,緩緩說道:“向村民說清軍中律令,再依次發放。”
“遵令。”
霍秉忠走向登記的條案前,高聲宣道:“各位村民且聽好,凡事有賞就有罰,軍中自然不例外。一、從軍者一切當以大將軍令為準!凡有不聽者,軍法從事;輕則流放三千里,重則罰為階下囚終身為役。二、凡擅自離開軍隊者,一同視為逃兵;輕則處死,懸屍轅門,重則誅連三族。三、.................”
“各位都聽明白了吧?若有膽怵者大可退去!”
霍秉忠口水說盡,足足用了一盞茶功夫才把軍中律令唸完。
百姓心中雖有猶豫,但念在待遇之好終是咬牙橫心從了軍。
霍秉忠掃望一週,見百姓沒有退縮。大聲宣說:“已報名從軍者,與官府小吏核對完所欠皇糧,來我這索領。”
喜歡朕乃大明戰神請大家收藏:()朕乃大明戰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