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沒什麼意外。
他已經是第一了。
可他現在還不敢放鬆警惕。
……
在地球早期看過那檔節目的人都知道,《消愁》第一次亮相的時候,茅不易是有在吹口哨。
只不過後來,聽到的版本都把口哨那段刪了。
原因很簡單。
一開始之所以吹口哨,是因為《消愁》的伴奏比較簡單,加入口哨會更豐富。
後來就不需要了。
經過考慮,蘇洛還是打算在舞臺上把最初的版本還原出來。
因為,蘇洛感覺有口哨的版本更特別,雖然口哨不如那些高大上的樂器,但它會讓人更親近,能夠消除人與人,人與歌之間的距離感。
而消愁,不就是這麼一首唱進普通人心裡的歌麼?
所以,蘇洛依舊加入了口哨。
……
口哨聲結束。
蘇洛的演唱沒有立刻進入,而是靜默了0.5秒。
在這0.5秒的“空白期”,聽眾已經不由自主的進入了蘇洛的敘事節奏。
蘇洛拿起麥克風,聲臨其境技能一同開啟:
“當你走進這歡樂場。”
“背上所有的夢與想。”
“各色的臉上各色的妝。”
“沒人記得你的模樣。”
蘇洛的嗓音低沉,富有情緒感染力,這是他的一大特點。
伴隨著平穩的旋律,像是在娓娓道來一個故事。
現場更安靜了。
靜得落針可聞。
臺下的聽眾們就像是在聽故事的人。
就連直播間的彈幕都少了很多戾氣。
“三巡酒過你在角落。”
“固執地唱著苦澀的歌。”
“聽他在喧囂裡被淹沒。”
“你拿起酒杯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