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他這麼說,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村長又試了試,果然關上開關的喇叭,擴聲功能就消失了。
“真是神奇得很!”他眼中盡是難以置信。
楊喜兒淡淡一笑:“日後這個喇叭要是用不了了,村長就來找我,我會修。”
她現在對淘寶商城中的貨物質量十分自信,用個幾十年不成問題。
壞肯定是不會壞的,最大故障無非就是沒電了。
到時候村長找來,她給換上兩節電池就成。
村長也沒多問,點頭應下。
晚飯照例是在祠堂外的院壩吃。
北方有大年三十吃餃子的習俗。
樹林村的眾人皆來自南方,對如何包餃子一竅不通。
有人提議乾脆放棄,反正大家也不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不必遵守北方的習俗。
沐老頭卻不贊成,他最注重儀式感,豈能讓小輩們隨便瞎糊弄。
“既然大家夥兒來到了北方,自然要入鄉隨俗,這不僅是能不能融入當地的問題,也是為了讓祖宗和後輩們看看,我們踏實認真過日子的態度。”
村長點頭附和:“叔說得對,我們要給晚輩們樹立個榜樣,無論在何處,我們樹林村的人,都能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村民們連聲稱是。
若是連他們自個兒都湊合度日,日子怎能越過越好。
“不會包咱們就自己摸索,餃子嘛,我在鎮上見過,不難!”村長的婆娘蒿氏高聲道。
“對,我連點心都能做,就不信還做不出個餃子!”方嬸子滿眼不服輸。
其他女人們也紛紛附和。
楊喜兒在一旁看著,眼中盡是欣慰的笑意。
雖說只是個小小的儀式感,但無形中能凝聚大家的心,使得大家心往一處去,勁往一處使,越來越團結。
大家越團結,她也就越放心將村中的產業交給村民門打理照料。
而且,她也有些饞餃子了。
接下來,男人們去河邊清洗豬下水,不用帶孩子的女人,則都去了廚房,研究如何包餃子。
楊喜兒也跟著進了廚房。
她倒不是為了湊熱鬧,而是因為,她會包餃子。
在沒穿越前,因著擔心外面和速凍餃子用料不衛生,只要得空了,她就多多包一些餃子凍在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