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才四月就要來村裡教書了,這些到時候自然用得上。
沈氏連連向楊喜兒道謝。
恰好此時劉氏端著剛泡好的茶水走了進來。
見沈氏手握一隻十分漂亮的銀簪,心知這是婆婆送給她的,不由得有些吃味。
她這個兒媳婦還沒得到婆婆的禮物呢。
但想到如今婆婆對她這麼好,心中本就不多的酸澀小情緒瞬間消散。
楊喜兒將劉氏的反應盡數收歸眼底,不由得勾了勾唇角。
很快到了晌午。
村裡的後生來請楊喜兒一家人去吃飯。
吃團圓飯的地點在祠堂後面的院壩裡。
整整齊齊擺了十幾張桌子。
每張桌子下都放著一個火盆,大家圍坐在一起,倒也不冷。
楊喜兒帶著全家到院壩時,壩子裡已經坐滿了人。
眾人一見楊喜兒,紛紛湊上前來,熱情的打著招呼。
有人看到呂氏母子兩個生面孔,好奇詢問他們的身份。
楊喜兒笑道:“這是我店裡的幫工,我帶他們回來熱鬧熱鬧。”
呂氏眼眶都紅了。
東家並未在外人面前透露他們母子的奴僕身份,這是給足了他們顏面。
日後,他們母子更要盡心盡力為東家做事才是。
眾人聞言,忙熱情招呼二人入座。
中午是方嬸子掌廚。
先前她才回家放下行李,村裡就有人請她去做團圓宴。
畢竟,整個村子裡,除了楊喜兒外,就數她手藝最好了。
大家不敢去麻煩楊喜兒,重任自然落到了方嬸子肩上。
方嬸子在楊喜兒和金廚娘跟前學了不少絕活,正好在村民們面前露一手。
隨著一聲“開飯咯”,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被端上了桌。
熱菜十二道、冷盤四道、還有點心兩道。
每一道都讓人食指大動,不停嚥著口水。
楊喜兒作為全村的恩人,被請上了主桌。
從村長開始,以家庭為單位,大家都自發上前給楊喜兒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