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賣小玩具的婦人見她買了糖葫蘆,就知道她家裡是有孩子的,當即提高了叫賣聲:“賣撥浪鼓咯!”
“小娘子要不要買個?誰家有孩子的,家裡沒有個撥浪鼓嘞!”
“撥浪鼓怎麼賣?其他小玩具怎麼賣?”楊喜兒看向她,詢價。
婦人感覺要來大生意了,心下一喜:“小件的都100銅板,大件的200銅板。”
楊喜兒聽罷,抬腳就走。
她是想多買些。
因為她怕入冬後,小孩會出去瘋玩。
但,這不代表她願意成為一條水魚。
這婦人的報價,鐵定是貴了許多。
以大洲國的購買力來說,要是撥浪鼓都賣100銅板,那有多少人家買得起?
果然。
等她向另外一個攤主詢價時,那攤主說:“小件10銅板,大件30銅板。”
也就是說,那婦人的報價,高了10倍不止。
難道她臉上寫了水魚二字?
收回思緒,楊喜兒看向這攤主,指了指那堆小物件:“來2個撥浪鼓,再來二三十件小物件。”
“好嘞。”攤主是個老翁,他用布把玩具包起來,一邊貼心地介紹,“這些都是我自己用草杆子或者竹篾做的。若是想玩得久些,最好不要碰水。當然,碰了水,那也能玩個一兩年。”qqne
農家人的玩具,誰家不是大的傳小的。
哪奢侈到生一個孩子,就買一次玩具呢。
許多窮些的人家,就連撥浪鼓都沒個呢。
楊喜兒把玩具接過,付了銀子,道了謝。
糖葫蘆和玩具都是臨時起意買的。
這會,也該去買買計劃內的東西了。
她抬頭,看向沿街的店鋪,一家副食店就落入視線裡。
楊喜兒邁步而進。
還沒等掌櫃開口說話,她就指了指一旁的喜糖:“掌櫃,這些喜糖怎麼賣?”
只見貨架上,林林總總地擺放著十來種糖。
每種,都用不同的糖紙包著。
掌櫃拱手作揖,介紹道:“除卻大紅糖紙的要50銅板一斤外,其他都是30銅板一斤。”
“那來五斤大紅的,一斤雜的。另外,油鹽醬醋,都幫我拿五斤。”作為原淘寶店主,楊喜兒最討厭的就是討價還價。
是以,只要不把她當水魚,實誠些,她就很樂意爽快些。
那掌櫃聽了,面色一喜,趕忙招呼小二打包去了:“快些,莫讓嬸子久等了。另外,多給嬸子裝一罐蜜餞。”
這掌櫃倒是挺會做人。
楊喜兒默默地把他店鋪的位置記下了。
等付了銀子出去後,楊喜兒一路逛著,就沒再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