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有喝有住,左右就是多等些時日。
見大家情緒安穩後,楊喜兒才和村長到前方去,尋了這裡的臨時管事。
管事眼皮子都沒抬,就道,“我叫劉管事,是世子派來暫且管你們的。咱這一天施一次粥,今天已經沒了,你們自個想辦法吧。”
“你們剛來,就先選帳篷,瞧著你們約莫有百人,那就選個大帳篷吧。”
“但我可說了,大帳篷因佔地面積大,都離城門比較遠,你們到時候可別因為這個跟我鬧。”
對待流民都能有商有量的,看來北安確實如蔣縣令所說,至少會幫助流民渡過這個災年。
楊喜兒放下心來,隨即指了指最遠的帳篷,“我們選那個。”
百無聊賴的管事循聲看去,當即就來了精神,“確定?”
這麼多流民來到這,都爭著搶著要靠近城門的帳篷。
用他們的話說,靠著近些,就是施粥時,也能趕上一碗熱乎的。
這兩人一來就選了個最遠的,確定不會反悔?
劉管事懷疑地往楊喜兒跟前湊了湊,用他那雙佈滿風霜的眼睛看向她,“不後悔?”
“不後悔。”楊喜兒哭笑不得地回道。
話畢,劉管事似是怕他們反悔似的,趕忙拿來了一紙文書,指了指上面道,“誰是村長?寫下你們村的村名,籍貫,簽字畫押吧。”
村長對楊喜兒的決定,自然是沒有意見的。
他不帶一絲猶豫,拿起了毛筆。
待文書完成後,劉管事才真正漏出了寬慰的笑意。
他詭異地拿起一旁的饅頭,遞了過來,“念在你們村這麼有覺悟的份上,這十來個饅頭,就賞你們了罷。本來是要給巡邏的官兵吃的,但他們身強力壯的,少吃一頓夜宵也沒事。”
楊喜兒和村長面面相覷,一臉懵逼。
他們選最遠的帳篷不過是為了吃肉方便,咋就成了有覺悟了呢?
“好了,天黑了。”
“趕緊走!”
“慢走不送!”
劉管事見兩人還愣著,趕忙催促道。
楊喜兒和村長這才邁開步子,往回走。
“怎麼說?”其他人見他們回來,紛紛著急地圍上來。
楊喜兒揚了揚手上的饅頭,面露喜色,“北安對災民的態度,比我們想象中要好。大夥把饅頭分了,就趕緊把東西全部搬到靠近山邊那個帳篷裡。”
“剛剛村長已經簽了文書,那帳篷,已經是我們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