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州洞。
在這地下世界,人類生活的地方,就像蟻穴。
每一處面積很大的洞穴,按照大小可能會分成村落小鎮和城市。
彼此之間,是用狹窄的洞窟連線的。
洞窟內,往往都長滿了那種會發光的綠色植物以供照明。
與地表一樣,城市,就是物資的集散和買賣的聚集地。
比如,有些村落生產棉花,他們多餘的棉花就會拿到小鎮上去賣掉,賣給那些需要棉花的人。
而種植水果的,也會把水果賣給生產棉花的人,換成錢去買糧食。
種糧食的,買下了一些棉花,吃掉了一些水果。
這是古代城市和城鎮的最大作用。
如果有些東西城鎮買不到,就要去更大的城市,城內外商隊進進出出。
在一座城市成立的初始,就是如此原因。
比如,兩個村落之間有需要互相購買的東西,他們約定每天中午都要到兩者中間的一處荒地位置買賣。
買賣多了,第三個村子的人發現了這件事,也來到這個荒地出售自己的東西,購買前兩個村落生產種植的糧食或者布匹。
慢慢的,交易地的人越來越多,兩三,四五個村落都在這裡交易,而後就有人在這裡開了一家客棧,提供居住,方便人們買賣。
接下來,又有人在這裡開了酒館,讓商隊的人們喝上一頓酒,吃上幾口地道的醬牛肉。
在那以後,茶樓,青樓,戲臺,醫館,藥鋪,裁縫鋪,鐵匠鋪,木匠鋪,慢慢的都有了。
街上開始有叫賣糖葫蘆,豆腐腦的生意人。
有人賣燒餅,有人賣炒飯。
這裡成了城鎮,有人就住在城鎮裡,靠這些生意賺錢。
也有了提供商隊交易物品的市場和商鋪。
時間久了,大城市就出現了,而後便有衙門,捕快,出來維持秩序。
城市的作用便是如此,城市的誕生,也是如此。
和前世的地球不一樣,城市裡沒什麼大公司,沒什麼it,沒什麼工廠。
城市就是貿易和物流的集中地。
而仁州洞,連線著四通八達的貿易洞窟,不同洞穴的人們穿插於此,售賣自己生產的東西。
這是一座大城市,很大的人族城市。
走在仁州洞內的城市裡,江禾倒是覺得有些新奇。
這地方不會下雨,很多房子,都沒有屋頂。
但也不是都沒有屋頂。
人們居住的房屋,至少需要保證隱私,以及防盜。
總不能爬到高處,誰家造小孩什麼樣都看的一清二楚。
在這裡,很多茶館,酒樓,都只是分出樓層,但沒有擋雨的屋頂,房屋的牆壁看上去也更像是……圍欄。
而且,與地表的木質建築不同,這裡多是石質建築。
茶館酒樓用來支撐二樓和三樓的頂樑柱,也都是石質的。
甚至房梁都是石質的。
有些房梁和柱子,上面還會塗上顏料或者畫一些圖案作為裝飾。
雖然還有著一點點中華古典氣息,但和地表已經完全不像了。
“江禾大人。”老四走上前來:“搶走您戰刀的,應該是拜神教的人。”
“我已經感應到我的刀了。”江禾隨口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