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貴妃娘娘的傷到底什麼時候能好,他有點怕怕的。
皇上最近的脾氣可不是一般的不好,白日六公主還能哄一鬨,可這晚上……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皇上又生氣了。
整個湖山,也就是十天前還有訊息傳出,最近,是什麼訊息也沒有了。
也不知道里面情況怎麼樣了,最後一封從湖山傳出的訊息是湖山疫情肆虐。
老五和昭華湊在一起,老三絕對是幹不過的,他怕出亂子啊。
還有魏閣老的嫡長孫魏銘,這可是大齊的國寶,若出了事,那可如何是好,這幾個孩子可都是大齊的未來啊。
疫情到底有多嚴重,到底有沒有控制住。
不行,明日再派些官員,讓戶部再撥筆款子吧。
第二日早朝,湖山沒有訊息傳來,山東卻傳來了好訊息。
山東災情已有緩解,景王到山東後,除了派發糧食,還打算治理河道,徹底解決水患問題。
因此特意百里加急,親自上了奏摺。
這次山東災情最為嚴重的是東阿縣、平陰縣、長清區、齊河縣。
黃河水底泥沙太多,河床不斷抬高,再加上今年山東雨水太多,河水暴漲,終釀成禍患。
朝廷前年才撥賑災款,修葺河堤,可當地官員,並不盡心,貪墨了銀兩。
從五月開始一直大雨,早在兩個多月前便沖垮河堤,可地方官隱瞞不報,致使災情越來越嚴重,終蔓延致山東多個縣區。
說起來,這黃河水災是舊疾,河底的泥沙總不能讓人下去挖,所以,每年都是加高堤壩。
可堤壩再高,碰上這種連月大暴雨,也經不住,說到底,這法子治標不治本。
景王提出,水有性,拂之不可;河有防,弛之不可;地有定形,強之不可;治有正理,鑿之不可。
通俗的說便是,束水攻沙,借水攻沙,以水治水,蓄清刷黃。
這是景王從古籍上看到的治水方法,據說當年大禹治水便用的此法。
黃河經泰安市的東明縣流入山東省內,自西向東。
山東又地處平原,景王令當地官員先疏散百姓,然後再以水衝沙,黃河水最終流入渤海。
皇上當即下詔書,同意景王治水之法,讓他負責黃河沿岸水患治理。
又調去了幾個工部官員,全力配合,不可延誤災情。
如果山東黃河道治理成功,其它黃河途徑省份便效仿此法,便可徹底解決水患。
老四確實是個有本事的,沒想到山東賑災竟讓他看出如此多問題來。
只是,皇上並不知,提出此法治理河道的並不是景王趙穆,而是陸瑤提過的江源。
景王是從自己一個山東門客得知江源此人的。
整個江氏家族為人特別低調,江氏家族有自己的族學,並不比上官家的泰安書院差。
只是泰安書院廣納天下學子,可江家族學非江家子弟不得入。
而那位門客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乃是江家一門遠親,有幸和江源討論詩詞,才知江源此人腹有詩書,胸有乾坤,便極力推薦給景王。
趙穆冒著大雨在江家門外站了一天一夜才得見江家家主,後才見到江源。
江家從大齊立國後便避世到此,自不肯出仕。
趙穆也是拜訪數次,江源才告訴了他這麼個治水法子。
趙穆本不肯冒領這功勞,要把江源舉薦給朝廷,可江源不肯,說若要如此,便再不見趙穆。
江源同意幫趙穆解決山東災情,因他也是山東人,只是,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