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唐代壁畫中,在無量佛的蓮座下,繪有一對異鳥。人首鳥身,毛色斑斕,作反彈琵琶、振翅欲飛之狀。
右手執佛珠,左手執香花,背上有翅膀。妙音鳥,梵語名迦陵頻伽,《正法念經》說:
“山谷曠野,多有迦陵頻伽,出妙聲音,若天神)若人,緊那羅歌神)無能及者。”
《慧苑音義》說:
“迦陵頻伽,此雲美音鳥,或雲妙音鳥。此鳥本出雪山,在殼中即能鳴,其音和雅,聽者無厭。”
此外,《佛學大辭典》還有迦陵頻伽舞條:“……舞典名,譯言鳥或不言樂。
林邑之古樂,天竺只園供養日,迦陵頻伽來舞,時妙音天奏此曲,阿難傳之,遂流佈雲。”
迦陵頻迦是半人半鳥的神鳥,被作為佛前的樂舞供養是半人鳥的美麗女郎。
它們袒胸露臂,羽毛絢麗,頭戴如意寶冠,背上兩翼舒張,項掛纓珞,臂束釧鐲,手持各色供品和各種樂器,在五方佛前奏樂歌舞。
傳說它們棲息在瑪拉雅山上。嘴上有七個音孔,透過每個音孔,能發出不同的單音,隨著季節變化,它便吹奏不同的曲調。美妙動聽,抑揚頓挫。
它壽命一千歲,臨近死亡時進入狂喜狀態,在四周堆集易燃物,然後繞圈在極樂狀態中跳舞,吹奏各種樂曲;
然後周圍立刻燃燒起來,它便從容地投入火中。不久,在溫暖的灰燼中孕育出一個蛋,時機一到,便孵出一隻妙音鳥。
從此,一隻新的妙音鳥又誕生了,繼續以往的奇異生活,然後又燃為灰燼,再度輪迴。
——題記
“這麼說,這種妙音鳥和鳳凰涅盤差不多呢。”禾菱歌合上厚厚的典籍,他們還是要去歸墟的。
根據上古神話,世界上所有河流,甚至銀河中的水,最後都彙集到神秘的歸墟無底之洞。
但歸墟里的水,並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增減。
歸墟是溝通上下兩個世界的通道,帝鄉、天帝的居所。在上古巫家兩重世界觀裡,帝所居住的形上世界為真。
形下世界為不真,若論真幻對立則形界為幻可見。
真字的古意便以形下世界為不真)和中層宇宙大地)的心臟。歸墟與崑崙分別位於中原地帶的東方與西方。
歸墟之國也是少昊之國,多九雛。還有吞舟之魚,這一路上陪伴他們前行。長鯨駕空海波立,眾說吞舟之魚。
“歸墟世外之仙地,我們能看到九雛和鳳凰,可是為何還需要妙音鳥呢?”
“因為少昊之國,重音律。我們若想進入其中,就需要為他們得到一隻妙音鳥。”
“那麼,應該去哪兒尋找妙音鳥呢?它是神鳥。”禾菱歌問道。敖廣神秘一笑:“這個你不用擔心,妙音鳥喜音律。”
只要能有妙音鳥沒有聽過的悅耳音律,它就會主動的出現在音律出現的地方。
“可是,我不通音律啊。你也不通吧。”禾菱歌站在棺船上,他們的棺船已經渡過了五座神山。極目遠眺,海天一線藍色如鏡。
金黃色的陽光灑在海面上,那些九雛和五鳳凰從他們身邊高高低低的飛過去,伴著彩霞。
禾菱歌看呆了,喃喃道:“太美了,比大荒落美多了。”她活了這萬年,還從沒見過這麼美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