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你留書落款,寫別矣吾鄉長安;你流浪江南細雨,我邂逅與君長約。
那年你壁上觀星,畫長安鱗次櫛比。不見長安教人愁,月明他鄉魂嘆憂。
那年你諾我紅妝,說長安燈火熠熠。眾裡尋覓,卻轉身分手就分散。
而今我不見長安,只剩下天涯兩端。於是我魂魄化夢,夢故里長安,長安!
——題記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長安城。當初,匆匆上路,帶著少年的悵惘與夢想,閱盡他人的繁華,遍嘗世間的坎坷。
終有一天他撫摸著斑駁的城牆、收穫的也許不過是孤獨與失落、也許最美好的已迷失在路上……
——引子
那一天,村頭古樹下青草葉上?的露水未凝幹,晨霧瀰漫裡,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船伕唱著歌謠?撐著渡船,剛過小河灣。
有一個眉眼彎彎的女子,斂了一身冰雪光華,來到一處茅廬旁。她聽到裡面有人在朗誦著: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訊息,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叢集臣宴會,告以此意,便重問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引子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涕淚交加兮!
渭水自縈秦塞曲,
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
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裡帝城雙鳳闕,
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
不是宸遊玩物華。”
可以聽出那是一首詩,一個故事。不知為何,冰雪一樣的女子聽著故事和詩,竟然有種想流淚的衝動。她彷彿看到了有個人在高處閣道上回望。
“那是長安殿堂廟宇的閣道!”【閣道:有屋頂的豎直向升高長廊過道。】她不由得驚呼,卻忘了到底是來幹什麼的。
按理說,她驗證了凡人一世的愛情不過爾爾。可是心裡卻有不甘的聲音在鼓譟她,催促她快點去人間看看。
她甚至都沒理會悻悻而歸的水蓮和雲君,更加沒有理會一直關注失態發展的雲中君,敖廣,九德還有蝶琉璃等人。
她就這樣任性的出了雲海之國,收起了雪仙子的身份。她跟著自己心裡的感覺,渡船來到了這處僻靜的小村莊。
她借宿在了那處聲音傳來的茅廬裡,茅廬的主人是個畫師。她想了一整晚,卻不明白,他枕著手臂躺在屋頂,在想什麼呢?
是想橋面像結霜,鋪了一層白的時候,鞋底冰涼。踏過青石板,看一眼擦肩的姑娘眉眼彎彎,笑得多恬淡。
還是想遠方友人來,在瓦下廳堂中,又說起那紙上的長安。長安是什麼樣子呢?不如跟著他一起去看看吧,她打定了主意。
於是第二天,她以回家鄉長安讓他送為由,要他一起去。樸實的畫師沒有多想,只是心下疑惑,未免也太巧了一些。
他要去長安,就有來自長安的姑娘要回家鄉。她坐在船艙之中,看他揹著行囊坐上渡船?,扶舷回頭看。
可是它卻怎麼也沒想到,那年轉身離去時,聽水聲遠了河岸,觀村落依然。船行千萬裡外後,在悵然回看卻什麼都沒有了。
她能看出畫師的興奮,日夜兼程時,他漸漸開始每晚夢到故事裡的那些長安。長安有最高的佛堂,有功臣雲集的凌煙閣,還有曲水流觴。
他們車船共用,經常是飄在水上,看河岸兩邊的村落輪廓裡,炊煙漸次升起又飄散。他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山水路漫漫。
一路走來千里萬里,看過了花開過幾轉。發端被春夏秋冬的風依次撫過,他們路過洛陽城時,看到過有閨閣小姐,在畫樓上繡牡丹。
她曾經勸畫師,小姐挺不錯的,可是畫師卻說,長安城有人歌詩三百,歌盡了世間悲歡。比起那些飄逸,安逸算什麼?!
最後一站的時候,他們路過了小鎮。那夜涼如水,天邊月正彎。江南來的書生,睡在楊柳岸。嘴裡吟唱著:“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