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將軍,酷皇子,廣廈冷,人情薄。她為他江山無限,他卻對她刀劍相向。
她被驅逐多年,歷經千難萬險穿過荒原回到城池,卻發現城變成了空城。
他變成了白骨坐在王座上面,原來他和城民被敵人的巫師詛咒,一夜之間變得滿城枯骨。
巫師用的是很多字元,那些一看就懂的漢字字元,彷彿是有靈性一般的組成了一句話:一夜哀呼變枯骨,咒爾永生肉消苦。
——題記
呆書生商洛和萌狐狸李氺在長安城日夜苦讀的那些日子裡,呆書生漸漸的對萌狐狸李氺產生了感情,因為他們除了刻苦讀書學史,還喜歡討論那些女英雄們——
比如婦好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透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
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
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獨立的小國。
婦好不但能帶兵打仗,而且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商朝是個迷信鬼神的國家,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婦好又會打仗,又掌握了祭祀與占卜的權力,可能連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比如替父從軍的孝女,花木蘭。魏氏女,西漢譙城,東魏村人。又名花弧,後稱花木蘭。
其父名應,乃漢初材官騎士。木蘭秉承父志,自幼習武,尤工劍術。
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單于,冒頓單于之子,名稽粥,大舉入塞,殺掠甚眾。
文帝大徵天下民以御,木蘭父當往,而年已老邁,弟尚年幼。木蘭憫其父老,便替父從徵。
木蘭初為戎卒,以功為小校,後晉升為將軍,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馳奔沙場,塞旗斬將,攻城略地,所向輒克捷,莫有當其鋒者。單于旋退。
木蘭從軍凡十二年,屢立殊勳,人終不知其為女子。後凱還,天子嘉其功,封尚書郎,不受,懇奏省親。
及擁軍還譙,釋戎衣,服巾幗,同行者皆駭之。木蘭墓位於亳州城東魏村北,冢丘高大,蒼松環護,翠竹成林,鄉人又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為木蘭生日致祭。
木蘭戍邊之地曲逆,該地人民為感激木蘭的恩德,從漢代起就為其立廟建祠,歷經各代,香煙不絕。唐朝乾封元年,木蘭被追封為“孝烈將軍”。
這一年唐高宗偕武則天泰山封禪還朝,路經亳州,朝亳州老君廟和木蘭祠,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蘭為“孝烈將軍”。
再比如鮮為人知的呂母:
她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女領袖。她是琅琊海曲人。
子呂育,任縣遊徼,掌管一方巡察緝捕。王莽新朝天鳳元年?公元14年),呂育因沒有按縣宰吩咐去懲罰那些交納不起捐稅的百姓,以至於被縣宰所殺。
呂母滿懷悲憤,發誓為兒子報仇。她把家產全部拿出來,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演練兵馬,等待時機。
天鳳四年公元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臺祭天,自稱“將軍”,率領起義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海曲城。
經過一番激戰,活捉縣宰,將其處死。從此,呂母聲名大振,遠近貧苦農民紛紛投奔於她。不久,起義軍發展到上萬人。
呂母起義,點燃了反抗王莽統治的火炬,並很快形成席捲全國的燎原之勢。
天鳳五年?公元8年),呂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參加了赤眉軍,其餘部分分別投奔到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中。
再比如,遲昭平:她是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遲昭平,平原縣城南人,生卒年月無考。
遲昭平也於呂母起義的同年秋,聚眾數千人在河阻中,舉行起義。
抗官稅,蕩府衙,殺豪紳,掠貴族,扶危濟弱,分糧與貧苦百姓,一時聲威大震,成為眾豪傑中一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由於鬥爭形勢的發展,於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遲昭平部與徐異卿部匯合。
戰鬥在平原、富平、樂陵、無棣、鹽山等地,隊伍很快發展到10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