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後來下旨,把貴妃他們選出來的上記名秀女都重新做了分配,家世好秀女本身也優秀的就給宗室子弟栓婚,要是隻相貌出眾的,也賞給了他的兒子和侄子們。
等顧惜緣見到四爺對於上記名秀女的回覆後,心裡也不知是喜是憂了,反正複雜的很。
選秀過後,婚也賜了,四九城就會變得非常的熱鬧,很多的宗室子弟都在選擇吉日成親。
剛一出孝不用守著了,宗室裡年齡夠了被賜了婚的,還有已有婚約還沒有結婚就碰上國喪的,可不得著急的把媳婦娶回家。
額林珠的年齡也大了,雖說在前世還正好,可在大清就是妥妥的大齡剩女了。
四爺因為顧惜緣的緣故,在廣州時見過額林珠幾次,很喜歡她,所以也沒有想著讓她撫蒙,讓九爺自己給額林珠選擇丈夫了。
這些年額林珠和季林的感情,不僅沒有變淡,反而越發的深厚了。
九爺在康熙還在的時候,就已經鬆了口,不過趕上了守孝,才拖到了現在。
早些年季林還想過考科舉,做官後好和額林珠相配,他也是真的有天賦,不到弱冠,就中了舉人,教他的大儒都說他可以下場考進士了。
可額林珠他們兩個好像也是鬧過矛盾的,後來季林就放棄做官了,不過他還是去了秋闈,成了第四名,僅次於前三甲。
顧惜緣也是在額林珠婚後,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
額林珠結婚的時候,顧惜緣就從宮裡出來了,跟在顧惜言身邊,看著額林珠一身新娘喜服,淚盈於睫的向她阿瑪額娘拜別。
看著新娘被哥哥揹著登上花轎,顧惜緣她們才從門後走了出來,看著花轎遠去,耳邊的鞭炮聲嗩吶聲也漸漸的小了,直到消失。
“她終於去過自己的日子了。”
顧惜言的聲音有些飄忽,讓人聽不清楚,就是那話語中的不捨難過,聽的催淚。
過了三朝回門,額林珠就和她阿瑪額娘告別了,他們夫妻要學著顧惜緣一樣去四處遊歷,不過會常寫信回來的。
顧惜言看著她也不像是臨時起意的,倒像是早就打好了注意,也就沒有阻止。
說什麼隨著孩子的心意,還不是她阻止不了。
額林珠夫妻之後的時間裡,一直在四處遊歷,不過他們走的地方可比顧惜緣多多了,不像顧惜緣只在大清的地面上活動。
他們的足跡走遍大清後,還對海外的地方起了興趣就隨著船隊出了海,回來的時候,還給顧惜緣她們添了一儲物戒的種子。
不過這都是多年後的事情了。
額林珠回門後,顧惜言姐妹就搬到了小湯山別院居住。
顧惜言名下的產業除了小湯山別院這裡的一萬畝地契,她留在了手裡,別的都已經給三個孩子分了。
最先開的雜貨鋪給了額林珠做嫁妝,也不是顧惜言只看重女兒,而是隻有額林珠才會把鋪子的收入大部分用來行善積德。
兩個哥哥都明白,他們的注意力都在朝堂上,就是有了店鋪也是教給妻子打理,而她們肯定做不到繼承額孃的意志,把所得的五成拿出來做善事,還是暗中不讓人知道。
而且顧惜言給他們的產業也不輸妹妹的嫁妝,顧惜言把船隊教給了他們兄弟平分,只說商隊出海一次的利潤,妹妹的嫁妝就全出來了。
因為利益太大,兩兄弟都不約而同的自己打理船隊的事物。
他們娶妻之後,感情沒有發生變化,但也確實感覺到了有時候女人的一些做法,會離間他們的感情。
不過他們知道誰才是自己最親的人。
不像額林珠的丈夫季林修煉了《太虛養身經》,他們兄弟娶妻之前確實考慮過要不要教各自的妻子修煉,可看了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
因為他們跟各自的妻子,只能說的上是搭夥過日子,實在喜歡不起來。
顧惜言把產業和她積攢的家產都和三個孩子分了後,就把自己留下的東西全都收進空間了。
也沒有什麼東西,無非就是一些首飾衣服、布匹和香料。
還有顧惜言特別喜歡的傢俱瓷器。
該收陳列室的收進陳列室,該收進庫房的收進庫房。
顧惜緣出宮的時候,和四爺說的是參加額林珠的婚禮,不過婚禮過後,她還是沒有回去的想法。
紫禁城在華美高大,對顧惜緣而言,都是一座牢籠,但有她喜歡的人在那裡,顧惜緣自己心甘情願的被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