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智和尚留下的大梵般若修煉時要求斬斷自身與外界一切聯絡,體悟自性。這不就是《般若心經》裡諸法空相,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的理念延伸與應用嗎?看來諸界佛門雖然修行法門不同可是內底的真意並沒有太大變化。”
一座僻靜的山洞中,粗獷質樸的石制椅子上,文搏藉助洞口的光線又一次將袈裟上的文字認真研讀。他素來膽大妄為,可是對待修煉一事卻十分謹慎認真,沒有貿然開始修煉天音寺的大梵般若,而是仔細體悟其中深意方才準備入手。
這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掌握了創立這門功法之人的意圖,才能更效率的修煉,也不虞因為理念衝突導致走火入魔。
在文搏看來,大梵般若不愧是天音寺祖師從無字玉璧上領悟出來的高深修行法門,非但佛法高深開篇明義就在教授初學者最基礎也最堅實的佛理,同時又和天書關係緊密,蘊含此界真理。
其中主要理念與太極玄清道的差別在於大梵般若注重對自身的錘鍊與潛力的發掘,而太極玄清道講究的是感悟天地,一內一外兩種主修方向區別明顯。
不過這也恰好符合文搏歷來風格,他本就是對於自己體魄的鍛鍊更勝一籌,於是修行大梵般若就此開始。
文搏的慧根與心性自然不必多提,那是真能潛心當了幾年和尚,又被世人稱之為“聖佛”的地上佛陀。如今敲定大梵般若的其中內蘊,自然開始正式修煉,花了幾日功夫便感受到大梵般若中提到的法力。
不過這裡文搏就遇到了一個小問題,青雲門的太極玄清道每一個小境界都有嚴密劃分和外在表現的區別,比如玉清境第一層就是可以將全身孔竅控制自如,引天地靈氣入體執行三十六週天。
而大梵般若就沒這麼多詳細劃分,只是較為籠統的分為五重,每到一個境界可以從天音寺的藏經閣中選取對應境界的功法進行修煉,以作護道防身之用。
大梵般若的口訣也不是手把手的教人從第一重練到第五重,例如太極玄清道只有前四層的法決一樣,普智留下的法決是一種十分基礎的功法執行路線,入門之後按照其中周天運轉便能循序漸進,後期的突破全靠自身感悟與積累。
所以文搏也沒法準確估計自己的大梵般若修煉進度如何,但是他依照太極玄清道的前面幾層描述又覺得與自己本身的狀況不符。
例如玉清境第一層控制竅穴、引氣入體,文搏都不用修煉也能做到這一步,豈不是還沒學會道法就已經達到了玉清境第一層?
當然,文搏也不是拘泥於這種細枝末節的人,他練武修仙不是為了別人,終究還是要看能達到什麼樣的戰力,至於具體的修煉進度豈能難道文搏?正好此時他大梵般若已經入門,也該努力一下否則別讓林驚羽、張小凡練了太極玄清道之後察覺出破綻來。
“系統,出來!”隨著文搏心中默唸,只見眼前騰起一陣黑霧將洞外照進來的陽光折射出玄奇文字,頓時文搏的各項屬效能力歷歷在目。
文搏在大唐雙龍傳的世界幾乎沒怎麼用過系統的加點也不檢視面板,原因無他,由於機緣太多文搏又很努力,早早積累出巨大優勢,後面就是一路平推。這等情況下加點對文博來說都已經不必要了,那就不如攢著等到下一個世紀再根據具體情況分配更加靈活。
到了現在文搏為了檢視一番大梵般若的修煉進度方才動手,結果一看簡直目不忍睹。
“大梵般若的熟練度方才百分之二?看來這修仙之路果然艱難許多,還得努力呀……”文搏沉思片刻,覺得情況與自己預期有些差異。畢竟按照太極玄清道的外在表現自己至少應該有玉清境三層的水準,結果一看還差得遠呢。
這也讓文搏心中有了幾分猜測,可能這種修仙功法修煉進度還是主要看積累的法力,這一點文博確實才剛入門,依靠著強橫體魄運轉周天才多了些法力。
大致掌握了目前修煉進度後,文搏計算一番後決定用鬥戰點數先把幾項基礎屬性先拉起來,因為上個世界的豐厚積累文搏現在可謂是大手大腳都不心疼。眨眼間體質、運道、智力、感知四項基礎屬性都被加到45,文搏猶有餘力,上限也未觸及,不過他依然停了下來。因為這時候基礎屬性對他帶來的提升轉換成實際戰力並不著急,他單論體魄已經足夠強悍,至少在面對普智的時候雖然對方受創,可是文搏認為哪怕對方全盛之際,兩人不用法力自己不會落入下風。
所以文搏目前的首要考量還是提升各項功法,學會這個世界的大梵般若才是關鍵。
“好在我多年努力從未懈怠,今日正是收穫的時候,加點!”文搏自娛自樂似的心中默唸,隨著他的心意轉動,剩餘的大量鬥戰點數伴隨著精純點的消失,原本才2的大梵般若進度飛速暴漲……然後停留在了10便凝滯不動,文搏的積蓄消耗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