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的過程往往包括三個過程:
第一個過程,自然是質疑產生的開始。
然後是質疑的本身。
最後則是質疑的質疑!
當一件事情,始終沒有一個定論的時候,人就會不停的反思,最後開始質疑自己最開始的質疑,是不是一個正確的事情。
就像現在這樣!
雖然所有的線索,好像都是在指向山上的彩雲村。
可證據呢?
既然沒有證據,並且也找不到證據,那麼你憑什麼說人家就是犯罪嫌疑人呢?
你能過說山上的秦昊是犯罪嫌疑人,那麼我為什麼就不能懷疑你呢?
歸根結底,還是要有證據!
這一點,警方做的就很到位。
在沒有證據之前,任何一個官方的機構,沒有有說過哪怕一句話。
這樣的態度,難道還不能表明一切嗎?
事情進展到這一步的時候,終於有群眾開始明白,哦,自己好像是被人利用了。
當‘聰明人’開始覺醒的時候,就會瞬間形成一片浪潮。
“這都是那些有錢有勢的傢伙,在背後搗鬼,汙衊人家秦老師的,沒看人家秦老師什麼都沒說嗎?”
“就是,根本不需要解釋的事情!人家秦老師天天待在村裡,哪都沒去!”
“反倒是那些有錢有勢的傢伙,眼饞人家的科技,然後暗地裡給人家秦老師潑髒水!”
......
當然,輿論這種東西,總是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
有些時候,可能說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件事情!
不過這並不妨礙,網友們在各大評論區,吵得熱火朝天。
吃瓜嘛!這種事情只要熱鬧就完了。
就跟那個啥,就是那個‘吹牛皮不用上稅’的道理,是一樣的!
當然,受害者的家屬自然不幹了!
我家裡死人了,你們家裡可沒死人,就在一旁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甚至有感到絕望的失蹤者家屬,揚言說要上山報復秦昊。
可人家秦昊一句話都沒說,你怎麼就認定人家秦昊,是殺人兇手呢?
甚至連你的家人死沒死,都還是兩碼事兒,你這就要上山跟人家拼命,現在也不講道理了?
事態的發展愈發不受控制,網路輿論,漸漸的開始演變成某種網路暴力。
甚至已經開始波及到現實生活當中:
如果在同一個飯店中吃飯的兩張桌子,周圍的客人如果持著兩種不同的看法,就很有可能大打出手。
這樣的慘案,已經發生了不止一例。
警方開始呼籲群眾們冷靜,並開始了新一輪的網路調查,希望將那些在網路上散佈謠言的傢伙,抓起來定罪。
這些年有關網路管理的安全條例無法完善,只是實行起來,還是有些困難。
畢竟有些很多東西,都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一旦觸及,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