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也好啊,有管道煤氣有冰箱,廁所開啟就有熱水啊!”
倒是沒有人挑剔他們的居住環境不好。
京城的居住環境比那邊還不好呢。
“美國人多冷血,連個朋友都沒有。”就連素來不參與她們女生話題的後排男生也忍不住說話。
同學們的討論差不多就是社會上大討論的觀點差不多,各執己見,誰都試圖讓人認可自己的觀點,可是誰都無法說服別人。
不能打一架的結果是他們只能找個人評評理。
這個人是何米。
“何米,你說出國到底好不好啊?”
“沒有好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何米蓋上面前的英語單詞本,倒是覺得面前這一幕很美好。這樣熱烈的思考,激昂的辯論,她上輩子就算是在大學裡也不多見了。
“世界上沒有天堂,美國更不可能是,那只是大洋彼岸的另一個人間,甚至對於人生地不熟的初入者來說,那是一個戰場,殘酷的,吃人的戰場。”
“真的有那麼恐怖?”南枝被何米的話嚇得打了個寒噤。
何米笑了:“告訴你們一個很不幸的訊息,政治課本上說的話,都是真的。”
那些官話套話過腦子不入心背了就讓人想睡覺的東西?
“什麼是真的?”
“剝削是真的,歧視是真的,階級固化也是真的。”何米把筆夾在指間轉一圈,“如果有條件有時間呢,可以去搜一下英國在工業革命時期的社會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就在那裡,一百多年,從未改變。”
“那,那出國不好嗎?”南枝覺得自己好像懂了何米的意思,又好像沒懂。
“也不是這麼說的啦,畢竟人家先發展一步,基礎擺在那裡,機會的確比我們多。”眼前都是祖國的棟樑,何米覺得自己還是應該給點乾貨,“你們想出國嗎?”
“嗯……還是想去看看吧!”南枝的話代表絕大部分人的想法,畢竟傳說那麼美好,誰能不向往?
這叫不到黃河心不死。
“其實你們出國的機會已經別人大很多了,出國最好的路子,就是公費留學。上大學,中科大的公費留學機會最多,未名也不差,走公費留學的路子呢,有房子住,不用住在地下室,冰箱煤氣灶都會有的,還有生活費拿,不用去織毛衣洗盤子。最重要的是,你們有外國承認的學歷文憑,更容易過上體面的生活。”
有人覺得何米說的是廢話:“公費留學,好難考的。”
“是啊,自費留學行不行?”
就知道這個學校裡沒少土豪。
“你們家境要是承擔的了,當然可以啊。”何米聳肩,“要出國就得先明白自己去幹什麼,能幹什麼,肯幹什麼,像王起明那樣腦袋一熱就賭上一切出去了,以為那地方是天堂到地兒張嘴接餡餅就成了,他不死誰死?”
“那別人就不能出國了嗎?”說話的是那位學渣男生,說著那邊沒哥們,實際上心裡還是嚮往的。
“當然也可以,其實現在出國最多的就是東南沿海的人們,他們或許英文字母都不認識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一腦袋鑽進遊輪裡被油罐悶了幾個月,爬山涉水鑽鐵絲網得偷渡,沒綠卡當黑戶,隨時會死在路上,隨時會被警察抓起來,那是真的死了都沒人管。”
何米描述的生活是這些書香世家的孩子難以想象的。
因為難以想象,越發覺得森然的可怖,情不自禁得問:“那為什麼還要出去?”
“因為賺錢啊!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出賣苦力,那在哪裡賣不是賣?在美國,危險大,起碼價格高。萬一站穩腳跟,就出人頭地了呢?”
“你出國應該很容易吧?”這話跟問何米是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