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聞眼神兒好,瞄了兩眼就知道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牙根子都在疼:“這拍出來能播嗎?”
“這樣的電影,存在就是意義。”
何米又不在乎賠錢!
“這得多少錢啊!”龍崗可是知道國師拍片,那手筆比他們大多了。
“要一千萬!”中國式大概算了一下成本,肅容道。
“你可以籌備攢組了,只是你還是要聯絡外方,資金我可以承擔,但是評獎和海外的發行渠道,我是空白的。”何米說道。
“好,好!”張國師感激涕零。
果然何米就像龍崗說的,是全世界導演都夢寐以求的投資人啊!
等到他們走了,何米還去趕了一場拍賣會。
這一場賣的是中國瓷器和一些雜項玩物。
瓷器的哄搶最為熱門,何米就是湊湊熱鬧,落到手就開心,沒到手也不遺憾。除了乾隆朝的,她是一件都沒舉牌。
嫌醜。
可偏偏價格最高的是一件粉彩三聯轉心瓶,轉心瓶就是比較標準的花瓶樣式,大肚細頸,這個頸也沒有特別細,但是裡面還有一小瓶,能轉的,所以叫轉心瓶。
設計獨特,構思巧妙,瓷器對於儲存要求也不是那麼高,但何米也沒參與叫價。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乾隆年間的瓷器。
還是粉彩。
粉彩瓷是指透過某種技法畫畫的瓷器,適用範圍極廣,花鳥人物均可。
所以請問,乾隆年間的粉彩,這是怎樣一種災難啊?
農家樂審美配上密密麻麻的小碎花,成功在一件高檔瓷器上營造出了東北花棉襖級別的時尚水平。
但是讓何米黑線的是,這麼一件土的掉渣的玩意兒貌似非常符合諸多富豪的喜好,居然引發諸多人哄搶,價格扶搖直上,最後成交價居然有8萬美元!
別說何米神經過敏啊,何米總覺得他們居心不良,要拿這東西汙衊我國傳統審美水平。
但是流拍的也有。
比如一件當代藝術精品——他們這麼介紹就這麼聽吧,粉彩中國京劇舞臺實用臉譜集錦圖斗笠碗,87公分的大碗,內外442張京劇臉譜張張都不一樣。據說同時燒製了40件,最後只有這一件成品和一件次品。
外大內小,形如斗笠。
87公分的的大碗是什麼概念?小學課桌一般也就50厘米,大學宿舍上下鋪的床鋪寬也就80或90厘米,跟床一樣寬的碗……這就是個澡盆吧?以前農村的洗腳盆都沒這麼大啊!
工藝很艱辛,但是幾乎毫無使用價值可言,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擺在博物館當個擺件,引得第一眼看到的人“哇”得一聲。
就這麼個玩意兒,底價100萬美元——沒錯,又是熟悉的100萬美元!
可想而知,這大概又是那個領導追求世界最大的拍腦袋作品,就跟那些世界最大的關公像一類的景點,土味審美,求大求全。
當然這領導算盤打得倒是精明呢,就是把別人都當成傻子了。十八萬元人民幣定製出來的碗,然後送到拍賣會上表一百萬美元來看能不能忽悠外國人。
可外國人又不是真傻子,小丑只有他自己,這麼二逼的事再傻缺的土豪也不會買單,果斷流拍。
當然啦,18萬元的費用能給景德鎮瓷器廠的員工發一筆工資,那也是挺好的。
煙壺精緻好看,作為一項工藝品,就算是何米這樣沒文化底蘊的學渣欣賞起來也毫無壓力,買他!雜項玩物不少,還有很多別出心裁的。
還有三部金書,那真的是用金子做的書!
一部《論語》,一部《金剛經》。
本來賣個新奇也就算了,可為什麼是佛經啊?何米對宗教物品沒有一點興趣,也pass。
同樣,雜項的一大熱門,經書,佛像,佛塔什麼的,她是一個都沒要。
第四天拍賣那才是重頭戲,壓軸嘛!
比如西周“內”銅爵,和龍串花玉瓦子一樣的特許拍品,還是印在拍賣會畫冊上的。
銅爵就是銅酒杯,看過《封神榜》的都知道什麼樣兒,爵柱內有銘文“內”字,應該是主家名號,所以被稱為“內銅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