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留神房子入手了五六套,那打掃就是個大麻煩。
要不請個保姆?
何米撓撓頭,算了吧,又不在京城常住,常住再請吧。怕房子長時間沒人住,可以租出去嘛!四合院自帶裝修,連廁所的沒有的房子只要主要結構還在哎咋整咋整,等弄廁所肯定又是一次大動。
亞運村自帶裝修,她選定了房子,其他都可以租出去啊!可方便了。就是西園的別墅還麻煩點,乾脆就毛坯租出去讓租客自己裝。
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話說京城裡,除了房子還有什麼好買的?
古董?
可她也不認得啊!
而且,看多了國寶級藏品的綜藝,那些小杯小盤的她也看不上啊!90年代市面上已經有假古董了,她也認不出來。
要是有機會有合適的渠道就買兩件閤眼緣的,沒有就算了。
《揭棺而起》的小說寫得很快,在亞運村的房子中反覆流浪來回試住的過程中就給晏侶遞了三萬字的稿子讓他幫忙給雜誌社投稿,並且擇定了108平米的兩居室作為她的老窩,一間臥室,一間書房,簡直完美。
這速度把晏侶給驚著了,他們寫小說,一兩年一部就差不多了,而且還都是幾十萬字的中短篇,誰見過四天拿出三萬字的?
何米就特別無辜。
網文簽約作者啊!哪怕再撲街,保底六千,爆更一萬那是基本技能!何米埋著腦袋狂寫,兩天就寫完了,就這還是她改過然後找人謄出來的稿子呢!順便給了她一點時間養養捏筆姿勢不正確導致的中指疼痛。
所以電腦打字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出來啊?
電腦倒是有了,但是漢字輸入法不知道普及了沒有……不對,漢字輸入法有了沒有?
說做就做,何米稿子都交了短時間內給自己放個假十分合理,於是她就跑到了中關村。
中關村,原名應該叫中官屯,後來一度叫中官墳。
中官,就是明清太監,這裡一度是太監建廟宇和養老的宅院莊園。
太監這種職業除了名留青史的那幾位絕大多數都是很慘的,名留青史的絕大多數還會更慘。能出宮養老已經是幸事,原本都是貧家孩子,多年進宮,家裡不是音訊斷了就是死光了,無家可歸沒有後輩,就只能互相搭著手安排後事。
他們沒有祖墳,往往就近安葬,久而久之,這個久可以精確到幾百年以內,這裡的死人比活人還多,中官屯就變成了中官墳。
大清都亡了,那些可憐的太監當然是屍骨無存連骨灰都被揚了,這裡附近被遷來了幾所種花家最頂尖的學府,包括中科院,工作單位在這裡,家也安在這裡,子女在這裡,自然也需要教育資源。
別看這裡此時還是郊區,海淀區日後能成為京城最好的學區之一,此地功不可沒。
一切都很好,就是現在人少,讓人看著怪寒顫的。
每個學校都有是蓋在墳地上的傳說,但至少在附近,這個傳說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