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空調是賣方市場不錯,是產量即銷量不錯,可空調是季節性非常強的產品。
夏天賣得火爆,可冬天卻是賣的很少。空調的制熱功能還是很罕見的,更是鮮少拿出來用。
在銷售淡季,廠家生產資金不寬裕,沒有銷售回款,難以組織大規模生產,可廠裡的工人還是要養的,逢年過節的過節費還是要發的。
可只出不進,何米很想看看他們廠領導的臉色,這個時候要是來一筆錢,何米就更想看他們的臉色了。
國營廠這種不為經濟利益的奇葩商業結構,只要領導高興,只要業績好看,往往會發生很多神奇的事情,給何米供貨的時候打折算什麼?
何米還打算準備讓他們幫著培訓空調安裝和維修人員呢!
家電壞了,顧客很少會罵零售商,最常見的想法應該是:xx牌的東西真不好用,而這種怨氣,是會隨著產品長期得不到修理而逐漸累積的!
零售商手裡的維修團隊,維護的是品牌的口碑。國營廠子那麼多,能顯出他們來,就算再不懂商業經營,只要腦子正常的,都應該知道這個道理。
更何況能在官場上橫行的哪裡有真的傻子?只是他們的心思不在生意上的,但是這種捎帶手不涉及利益的事,要講吓來也不難。
可何米想的再好,世事卻不如她的意。
“你們也可以淡季打款?”辦公室後面的辦公室阿姨慢悠悠得問道,眼裡也帶著點好奇。
“你說也,就是有人這麼做過了?”何米問道。
“金陵的張蘇寧,你哪裡有多大的店面?做了多久了?”那阿姨抽出張紙來就要登記。
“今年新開的,在義務,店面一百平。”
那阿姨手上的筆登時停了,似笑非笑陰陽怪氣的:“這才不到一個月吧?有多少營業額了?以前賣過空調嗎?”
何米心中一冷,知道她這樣的國企脾氣大,這是看不上新開的小店了。
但還是想爭取一下:“新開店面生意才好,一日就有過萬的營業額……”
“你們以前沒做過空調,我也不敢擅自做主,不如你去銷售科先弄點空調賣賣看?”那阿姨收起了筆。
“我們也是想現在先給一筆訂款……”
那阿姨打斷了何米的話:“按理說這個也不是往日裡定下的規章制度,你要不,先去找廠長書記問問?”
何米走出春蘭廠,回頭看了眼那廣闊的大門。
何米入場的時間有點遲了,張蘇寧已經把這條路走通,並且已經給春蘭打款。比起人家幾百萬的預付款,國企從來都是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何米這區區幾十萬根本得不到重視。
當然何米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有張蘇寧在前面開路,何米也不用再一次說服春蘭廠的領導。
反正先例在前,搭個順風車不難,可何米不想給他們陪酒,那就只能給他們送禮了。
正好何米知道一件禮物,他們絕對會喜歡的。
認購證的發行已經到了第三天,認購證的發行商應該不會再對認購證的未來抱有不切實際的幻象,何米這次沒去申銀,而是換裝成石憶,找了一家工商銀行。
換來換去的,她自己都被自己的馬甲搞糊塗了。
她到盛海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四十萬全部存進工商銀行,異地存取雖然還有些麻煩,但是同城存取就沒什麼問題了。
銀行旁邊的牆上有幾個醒目的大字:購買股票認購證由此向前,並且還畫了一個大大的指示方向的箭頭。
何米歪著腦袋看了半天才明白,覺得這句話的正確讀法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