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錢這種事,當然要找個地方躲起來啊!
尤其是就著白水啃饅頭數錢,最有勞動者的成就感了!
後面那一句是何米編的。
但韓梅梅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勞動者的成就感啊!
就著白水啃饅頭的倆人數錢,零碎得塞了仨盒子,數完一合計,八千七百九十四塊四毛三。
四毛三由小偷友情提供。
再把之前剩下的千把塊錢歸籠歸籠,這就是小一個萬元戶啊!
不對,韓梅梅看了一眼還有小半車的零碎貨,只要把這些賣了,至少有一萬二!
這些東西還是那些人硬送的!還請了頓飯請了晚賓館!除了油錢啥都沒出,就連何米那一套裝備都給轉手賣出去了!
無本萬利啊!
韓梅梅徹底迷糊了:“我們賣這些,是不是虧本?”
“本來我們也沒花錢進貨啊!”何米笑看一眼。
“不是,就是……”初入商場的韓梅梅不知道應該如何形容。
“你是說市價?”何米也不逗她了。
“放心,沒有,也就是用義務的批發價作為基底,大件兒的翻個兩倍,小件兒的翻個四倍。”
“這麼,這麼便宜的嗎?”韓梅梅迷惑了。
“要是批發走量,這一攤的東西的進價,在義務買,大概也要五六千吧。”
別說現在了,放在三十年後還有兩元店批發呢!2000件1元起批,8000件0.6元起批,走的就是一個銷量!
而且真正本錢超出一塊的,她可不會按照1元的價賣!
這叫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她空手套白狼已經很惹人嫉妒了,再壓低市價,何米都怕自己會被雷劈死。
“而且你也別想好事,這送的七零八落的,其實購買結構不夠合理,最好賣的已經出手大半,剩下的這些,想快點出手價格上不去的,能賣個三四千就不錯。”
哦,那是很遺憾啊……個鬼啊!韓梅梅低頭掰手指、
這也能賣一萬多好嗎?!
“行啦,走吧,把車裡的東西清清空,晚上看看能不能在臨州落腳。”何米重新發車,卻沒走,反而下了村莊。
晚上倒是到了臨州,卻沒把車子清空,反而塞了車的山貨,趁著晚飯時候繞著臨州的幾個家屬院跑了兩圈,吆喝著“香菇筍乾蒲瓜乾兒”,才壓下去一半。
到了晚上,又是分贓……啊不,數錢的時候。
連著剩下的千把塊錢,合計一萬六千零三十二塊六毛七。
“錢這麼好賺的嗎?”韓梅梅都迷糊了,這可是她爸快五年的工資啊!
“只是農村的店少,你看臨州城裡攤販這麼多,競爭就大了。”何米心裡跟明鏡似的。
國內在九十年代中以前這一段時間,基本是賣方市場,只要能生產出來東西就不愁賣,頂多再叫個不是傻逼的銷售。
物流不通,訊息閉塞,加上幾次改革引發物價變動,消費者對價格其實都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少數腦筋靈活的人選擇做銷售也是往大城市跑,下面的鄉鎮就是大片大片空白的處女地。
義務小百貨大部分都是輕工業品,針頭線腦的誰家不需要?極其好賣,加上這是義務商販要搭順風車,提供的樣品,質量都極好。
零售原本應該是薄利行業,哪怕是大公司旗下的連鎖超市有進貨和渠道優勢,可利潤率大概也只是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間,淨利潤往往在百分之十上下徘徊,可是何米他們的利潤又是多少?
超過百分之百!還是在進貨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下!
這樣的年景,也就兩三年了,等到九十年代中後期,國企改制和畸形賦稅讓活不下去的下崗工人和農民紛紛被迫走出來,競爭日漸激烈,可就沒有這樣的高回報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