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在攫取大量財富的同時,還可以用鹽為貨幣本位,推行銀票。
從而控制整個中原地區的經濟命脈。
要知道,從隋朝到唐開元年間,朝廷在控鹽方面一直是比較寬鬆的。
甚至在貞觀年間,因國力日盛,朝廷放任百姓隨意買賣食鹽,並不徵收鹽稅。
直到安史之亂以後,朝廷為了收斂錢財,不僅開始嚴格控鹽,而且還將每鬥鹽的價格從10錢提升到了110錢。
百姓吃不起官鹽,只好吃私鹽,這就導致私鹽販子就越來越多,而且賺的盆滿缽滿。
唐末的黃巢就是出身鹽販世家,家境十分富足。
他考科舉幾次不中後便怒而造反,靠著家族積攢的財富迅速招兵買馬,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敲響了唐王朝的喪鐘。
可見鹽對普通老百姓,乃至一個國家政權來說有多麼重要了。
所以說,在古代掌控一個國家的鹽業,幾乎就等於掌控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而如果唐廷發現情況不對,開始出臺政策嚴格控鹽的話。
鹽價勢必大漲,百姓必將怨聲載道。
到時候若遣一支兵馬出隴山河谷南下中原。
天下百姓還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喬致庸提出的這個方案其實就是後世的貿易戰了。
貿易戰雖然不費一兵一卒,但卻能給大唐的經濟、民心等方面帶來深遠影響。
它對一個國家或者政權的殺傷力,甚至要強過百萬雄兵......
作為一個穿越者。
孫明不僅完全理解喬致庸的這一戰略。
而且還決定傾全力支援他實現這一宏偉藍圖。
兩人在書房商談一個多時辰後。
曹純突然敲門進來,說要帶孫明出去到石炭場去看看。
孫明欣然應允,並帶上喬致庸和趙雲一同前往。
居延城附近的煤炭儲量非常豐富。
不過為了保護草場和水源。
曹純他們現在開挖的地方在居延城北面距離三里外的一個山坡邊上。
雖然挖掘的技術和裝置都很落後。
但好在手下人多,十萬人同時開挖,一天下來還是有不少產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