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五人在村邊買了兩處相鄰的院子,村裡的小院都不大,沒有那種大宅,所以女主人和丫鬟住在靠裡面的那處小院,男主人和健僕書童則住在靠村邊的小院,男女主人並未住在一室,顯然尚未圓房。
兩個小院中間隔著一處半人高的石頭牆,互相看得仔細,每日裡相互招呼來往,卻是熱鬧的很。
村裡的十餘戶剩餘人家,都大致知道,這一大家子人,男主人身有功名,乃是進京趕考的舉子,女主人是他有婚約的未婚妻,兩人仰慕大長安風華,所以不遠萬里來到此處,打算在男子考中之後,留在長安定居。
男主人雖然是個書生,但卻擅長用劍,乃是文武全才,女主人則擅長音律,每每在男主人停筆養神之際,彈上一首琴曲,聲音優美,讓人心曠神怡。
三月桃花開,小青山風景怡人。
大唐國是一個皇朝帝國,江山遼闊,國力雄厚。<>
雖然唐國邊境一直戰亂不斷,但國內基本上還算太平安定,農有田,商有貨,文有科考,武有定邊,一切都有條不紊。
齊飛和小苑師妹在世俗之中逛了半年多,非但自身合道沒有絲毫著落,竟然連小苑師妹的合道也遇到了困難,齊飛一狠心之下,便去了百靈國接來風鐵花,李謙,鞠秀秀三人,決心真正融入這紅塵俗世之中。
他若是以武入朝堂,比較容易,但也很難達到磨練心境的目的,於是便選了文,決定以科考出身,進入這大唐朝廷之中。
齊飛先是花費銀兩,取得了大唐國邊境一個省的百姓身份,然後他又考取了秀才的資格,接著參加了邊境這個省的鄉試,竟然被他取得了第六名亞魁的名次。
這並不是說齊飛學問有多高,實在是邊境那個省向來民風彪悍,人們重武輕文,向來以軍功謀出路,學文者少,而齊飛身為修士,雖然對這個世界的迂腐文章看不進去,但是他至少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即使生搬硬套,但還是取得了鄉試第六的名頭。
這鄉試中出,便是舉人,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做官的資格,在地方上,可以成為老爺的存在,但若從低處熬,說不得要多少年才能真正熬出頭,所以在齊飛的提議之下,一行人便來到了長安城。
大唐的科舉制度很簡單,不過是鄉試,會試,殿試,三級制度,鄉試第一稱為解元,會試第一稱為會元,殿試第一名則稱為狀元,三年會試,狀元常有,但連中三元者卻極其稀罕,這並不是才華橫溢就能做到的,往往要看運氣,所做文章是否得到主考官的青睞,甚至殿試時,不但看文章,還要看機敏,看風度儀態是否得到皇帝的賞識,所以連中三元在大唐的歷史上也是十分的罕見。
齊飛心中自然不抱著什麼連中三元的希望,首先,鄉試他只得了個第六,也絕了連中三元的念想,其實鄉試第六本來已經是個很不錯的成績,但他這個第六里面有水分,那邊境省份,本來讀書的就少,而且他生搬硬套,甚至剽竊了些古人的文章,沒有被發現,所以論真正文采卻算不上頭等。<>
但接下來這會試不同,會試可是整個大唐國,四面八方,近百省份的舉子齊聚長安,來鯉躍龍門,到時候別說能不能進前六,就是能不能考進去都還兩說。
不過齊飛心中並沒有太過擔憂,反而是尋了這麼一處村莊,潛心做起學問來。
這大唐國的學問和地球古代東方的學問有些相似,所以齊飛除死記硬背,唐國曆史上浩如煙海的書籍之外,便是拼命地回憶,在地球上學過的那些古代的四書五經,經史子集。
地球古代的四書五經,經史子集等等東西和這大唐國的學問雖然相似,但卻不完全相同,除了這些,齊飛還拼命地回憶詩詞歌賦,畢竟這大唐國也是個崇尚詩詞的國度。
此刻,齊飛心中只後悔一件事情,那就是當初能聯絡上慕容容的時候,為什麼不讓她將那些古代的文化學問,全部抄一份給他發過來。
喜歡冒牌大帝請大家收藏:()冒牌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