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作為一個統帥,勝利才是最重要的,他不可能為了一點顏面去無謂耗費更多實力。
反正眼下的宋師道已是進退兩難,不擊敗林士宏,不怕他逃離。
而且在這第一日的拉鋸戰中,林軍集中全力填滿了宋軍挖出的第一重壕塹。
由宋師道率領的主力軍全體被他們迫至第二重壕,這才以箭矢配合兩處陣地的強弓投石機,硬拒林軍於隔壕外,令其軍無法推前,更無法填壕。
但是人人都知道這樣的宋軍原本陣前就只有三道戰壕,如此失去一道,毫無疑問,他們的情勢頗為不妙。
箭矢漫空,有來有往。
當攻往第二重戰壕的林軍戰士和弓箭手再一次被迫退,從側攻來的步騎兵亦潮水般退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顯然林士宏已經漸漸承認了自己的無能為力,只好回軍修整,預備明日再戰。
豈料宋師道得理不饒人,見機不可失,一聲令下,率領手下千五騎兵追著敵人殺去,他一馬當先,退兵只能及時射出兩輪箭矢,便給他趕上,長槍到處,林軍人仰馬翻,陣勢大亂。
亂勢像波浪般蔓延,瞬時間影響整支從缺口撤往第二重壕外的林軍,宋師道身後緊隨的騎兵蜂擁殺至,敵人墜壕者有之,僥倖撤出缺口者則四散奔逃,亂成一片。
宋師道見已佔先機,指揮後軍補上前軍位置,向敵人陣地作出新一輪的攻擊,一定要讓林士宏主力軍難以派兵迎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機動性強的騎兵隊才能剋制騎兵,否則若讓宋師道縱橫戰場,從側翼或後方襲擊林士宏本陣的主力疲軍,後果不堪想像。
林士宏的反應深合兵法,親率三千騎兵在守壕軍左側佈陣,以逸待勞,只要宋師道膽敢來犯,就施以迎頭痛擊。
一時蹄聲轟鳴,殺聲震天,把戰況推上激烈的高峰。宋師道首先闖出缺口,心念電轉間,猜到敵人戰略。
假設他不顧一切的衝擊林士宏比他強大得多的主力軍,後路一旦被另兩寨趕來的騎兵截斷,他們將變成孤軍,有死無生,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從缺口退回去,頓時他進退兩難。
豈料就在此時,三人不知從何處竄出,如飛般從遠處往林士宏的騎兵陣掠去。宋師道的的耳邊也傳來了聲音,他眼力何等厲害,一瞥下認出是誰,卻是師妃暄與二位佛門大宗師不知何時來援。
不由大喜,忙放棄退兵的念頭,狂喝道:
“隨我來!”
領著騎兵,往三千步外的衝去,只要把林士宏方面的注意力全吸引到他們身上去,師妃暄與二位佛門大宗師將有機可乘。
此時東面兩門的守軍開寨門出擊,他們的任務是僵持而不守壕,作用在牽制婠婠與葉山海這兩支的側軍。
由於預測不到守軍會從何門出擊,也怕他們會尋機逃離,所以林士宏總兵力雖在守軍一倍之上,卻只能各守一方,難對友軍施援。
如葉山海與婠婠都是各在宋軍營寨一側坐鎮,防止他們脫離。
這邊,在宋師道親自揮軍徹底壓上的那一刻,戰爭終到決定性的時刻,若宋師道和所率騎兵全軍覆沒,他們將不戰而潰。
林士宏看出了這一點,一時間雖然不知宋師道為何如此,但心中的欣喜若狂壓過來這一個疑惑。
畢竟,即使設局,宋師道這個戰場上也沒有能夠威脅到他大軍的力量。
當下,林士宏與一眾手下將領,策騎立在騎陣前方,臉帶不屑冷笑,顯然認為宋師道不自量力,前來送死。
左右騎士在馬背上彎弓搭箭,紛紛瞄準宋師道。
只是他們卻不知曉,黑暗中數位大高手正從火把光芒照耀不及的暗黑裡,迅速從他們左方迫近,只差百餘步林士宏將進入他們的射程內。
林士宏方面沒有人明白以宋師道的性格,怎會貪功至不顧後路被截的深進敵陣,要知道此刻宋缺與寧道奇都已在葉山海手下敗亡,能有什麼變數。
隨著他們的合攏,宋師道已沒有選擇,成為甕中之鱉。
不過林士宏沒有看到的是,在距他八百步的距離,黑暗中的箭已經被一隻枯瘦的大手緩緩架到弦上,把弓拉成滿月,一箭射出。
嗖!
氣勁爆發,這由大宗師發出的箭矢,比任何從強弓弩箭發射的箭矢更快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