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葉山海看著這懷中的人兒,見她依舊在沉沉的睡眠中不願醒來,便將她柔弱的身子輕輕的抱了起來放回到了床上。
而自己,就這麼和衣而臥躺在了她的身邊,靜靜的看著她,傾聽著她的呼吸。
久久沒有睡去。
七日後,燕皇下詔,立銀川公主為淑妃,昔日西夏國皇帝由靈成侯遷為靈成王,世襲罔替。
此詔一出,天下轟動,無數朝臣紛紛進言,痛陳其中利弊,燕皇執意為之,風波始平。
……
時間又過去二年,這兩年間,天下間的格局已經愈發明朗,無論是北方的遼金二國,還是南方的大宋都已經漸漸的沒有了抵抗之力。
不同於北方這些遊牧民族的兇悍,三國中最先投降的便是大宋的一眾君臣,其中甚至於他們的那些大臣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和燕國這邊暗通款曲。
將大宋的國防都通通賣了出去。
這一日,皇宮中,大宋的皇帝趙煦面對著下面無數跪下來的勸降大臣們只能掩面而泣。
這些天來,今日三五千,明日三五千,沒一個月,三十萬的禁軍就徹底跑光了大半。
禁軍要跑,他也沒有任何辦法,督戰隊還算得力,但是耐不住潰營。禁軍一遇戰,就成群結隊的逃跑。
督戰隊也有心無力,人實在是太多了,根本收攏不住。
而且鉅富豪商兩頭下注,兩邊對付著,這邊給燕帝獻點錢,這邊給他供給糧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是現在北方局勢徹底平定,燕帝完勝遼人還朝,鉅富豪商徹底投向了燕帝的陣營。
一個個都是撤出了京城,徹底斷絕了與大宋的關係。
而且鉅富豪商只是第一步,後面的小商賈就會望風而動,徹底與大宋斷絕聯絡,到那個時候軍糧難以為繼,禁軍潰營的速度只會更快。
這讓大宋無論皇帝還是士大夫都意識到了大事已去。
什麼叫大勢已去?這就叫大勢已去!皇帝這六年在位不得人心。
六年前因為在遼國緩過氣的時候一意孤行繼續要打,在南方數州搞了十抽一的焦土政策。
更是讓江南人對他恨之入骨。如果不是三十萬的禁軍在臨安城下,說不定早就出了行刺或者暴動之事。
現在禁軍正在潰逃,這種威懾力正在逐漸減弱,軍心渙散,各謀前程,人們已經感覺到了山雨欲來。
於是紛紛投降。
直到最後,硬骨頭的文人雅士們也沒有出現幾個,為這大宋的毀滅而同去。
倒是讓葉山海都為之嘖嘖稱奇。
畢竟,昔日裡曾經作在書本上的熟面孔,那些大小蘇學士之流文華上可是大名鼎鼎,如今看來卻也不過如此。
宋國既下,燕國在徹底的佔據了南方的膏腴之地後,因為從大宋接收了足夠的民力和糧草,於是天下的統一徹底進入了倒計時。
三月後大遼滅國,七月後,女真潰敗,只餘下他們的一些餘黨開始向更北處進發,這才免去了滅族之虞。
而天下一統後,葉山海開始注重民生,減免稅賦,讓天下人心迅速安定下來,一個鼎盛王朝從此開始。
在這一切走入正規之後,葉山海就不再關注這些,而是將一切政事託付給了下面的這些家臣們,然後自己聚集天下的武功道藏,開始了半歸隱的修行之路。
雖然葉山海此刻因為駁雜的真氣進無可進,但這些東西有了感悟後,大可以化作下個世界的底蘊。
至於朝堂會不會失去控制,葉山海倒是不會在意,畢竟這一代人都是跟著他開啟了這一場謀國之路,知曉自己的手段和足以縱橫捭闔的功力,無人敢有異心。
於是乎,接下來的日子,葉山海就是在道藏和美人的陪伴中快速逝去。
二十年後,皇太子即位,葉山海徹底功成身退,開始攜著一眾紅顏知己們遊歷五湖四海。
又十七年,在皇宮中化虹而去。
喜歡諸天從華山開始請大家收藏:()諸天從華山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