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葉山海依舊無功,只能在慕容博這滿是平和的眼神面前退卻,一步步的在少林僧人們仇恨的眼神中飄然下山。
逍遙三老在前幾日那一戰結束後早已經離開,此刻的山上只有葉山海這一個外人。
隨著葉山海踏出山門,少林開始了他的封山之日。
不過,在遠處遙遙的望著少室山,葉山海心中對於慕容博的不肯下山有了些猜測,或許就如昔日的甯中則一般,一直將慕容復養大的他,也發覺了自己身上的一些變化。
所以,他不願意迴歸燕國,即使葉山海是真心實意,但那樣的一個燕國已經不是他該去的地方。
至於對這些變化,他或許可以接受,因為在如今的這個年代,祭祀和傳承是最為重要的。
葉山海相助他光復了燕國,以慕容氏的名義,這無遺讓慕容博對於祖宗有了一個交代。
所以,慕容博對於葉山海是真是假他是不會在意的,因為畢竟一個人的存在在放棄了名字和身份後那就是虛幻的。
他就是實實在在的慕容復。
不過到了現在,除了慕容家的地方,少林已經是慕容博呆了近乎小半生的地方,這裡也是他的心安處,索性他就留在了這裡。
畢竟就如前幾日與葉山海所說的那樣,他的一切心願已了,現在正是萬般皆空。
當下,葉山海心中不由生出來幾分悵然若失,只得搖頭離去。
而藏經閣中,在掃地僧離去後,繼續拿起了掃把的慕容博,此刻似乎也覺察到了葉山海的離去,這一刻的他,雙手合十,眼中已經漸漸的變得空明,似乎已經大徹大悟。
緩緩的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
五年後。
大理國皇宮中,段延慶帶著一道金令來到了此處,面帶冷笑的看著眼前的這些人。
十日前,在燕國內暗中監察天下情報的他得到了大理國內的訊息。道是皇帝段正明一心向佛,想要禪位與皇太帝段正淳。
訊息一經傳出,立刻就讓段延慶留上了心。
這些年來,伴隨著天下的亂戰,燕國趁機韜光養晦,在宋金遼三國一直在互相攻伐時,自己反而潛心在研究火器的用處。
終於在一年前,在三國都精疲力盡欲待休戰時,這才悍然出手,驟然間就以火器的威力一下子將這原本就不怎麼精銳的三國兵卒打的大敗潰逃。
七戰之後,就已經有了一統天下之勢。
讓如今的三國都在亡國的邊緣苟延殘喘,只能依仗著地域來換空間,以求在燕國這個小國蛇吞象之前,也偷學到火器的妙處。
但這一點,卻是太難了,燕國這裡有葉山海給的的一些方向,依舊足足用了幾年才初步的有了製造可堪一用的火器。
他們又如何能夠例外,他們製造出的火器居然連他們現在的騎兵都遠遠不如。
因此,只能慢慢的等死。
而大宋,繼承了他們先輩的優良傳統,甚至於已經出現了七八成的投降派暗中想要當帶路黨,讓人無語之極。
所以到了現在,燕國即將一統天下已經成為了天下人的共識。
至於段延慶,在當年被葉山海當做了一回工具人之後,就因為葉山海的寬待也漸漸的在大燕國掌管起了暗間之事。
畢竟,現在的他見不得光。
原本段延慶想要在燕國一統天下後再去騰出手處理大理國的舊賬,豈料傳來了這樣的訊息。